小电驴是大功臣,还是马路杀手为什么中国人

“前面有交警!”

听到这句话,飞驰的电瓶车立刻停了下来,大哥露出憨厚的笑容,向提醒者表示谢意,然后带上头盔,继续飞驰而去。

有人说,“前面有交警”这句话是中国人最实诚的提醒。相信不少人此刻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毕竟,前边有交警查电瓶车头盔,要是被逮了,非得破财消灾不可。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交警非要站在每个路口,像小学老师查红领巾一样,查电瓶车戴头盔?

3亿电瓶车,8千人死亡

这里说的电瓶车自然是两个轮子、全景天窗的电动自行车。中国自行车协会曾经统计过,截止到年,我国路面上跑着3亿辆电瓶车。平均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辆电瓶车。电瓶车的销量还在连年增长,年销量超过3千万辆。

这和大家在日常生活里的感受是相符的。不少人都曾经遇到过从人行道上飞速掠过的电瓶车,或者在开车时被蛇形的电瓶车逼得急刹。这些电瓶车似乎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让别人困扰至极,自己却潇洒离去。

然而,事实上这些电瓶车并没有那么潇洒。据我国交通部门统计,每年驾驶电瓶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近9千人,受伤人数超过4万人。非机动车导致的伤亡中,有70%是电动自行车的锅。电瓶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比例已经接近了汽车。

看来,有人管电瓶车叫“马路杀手”,还真是一点都没错啊。

不过,这些“马路杀手”最大的受害者,恰恰是杀手自己。电瓶车事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带头盔。

根据交通部门的统计,如果每个人骑电瓶车时都按规定佩戴头盔,每年能够挽救两三千人的生命。因此,再年4月,公安部交管局才会发布“一盔一带”规定。电瓶车头盔一夜之间火爆。

有人说了,好好的人一骑上电瓶车,素质直线下滑。戴上头盔,该乱窜还是乱窜。甚至有人为了躲避检查头盔的交警,直接在车道上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和后边的车脸对脸撞上。所以,什么交警站岗都是面子工程,要从根源上下手,才能解决问题。

可是如果要说到根源,这个根,有多深呢?

从自行车大国,到电动自行车大国

这个根,一直深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从五十年代开始,两条腿蹬的人力自行车逐渐进入百姓家。在这时,自行车是一个家庭的奢侈品之一。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四大件,指的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飞鸽、永久、凤凰,也是不少年轻人心目中响当当的大品牌。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活动日益繁荣。很多人不再局限于家门口的单位、工厂,而是野心勃勃地要向外走。还有人试探着做起个体户。

以我国当时的消费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要买辆汽车的难度,不亚于今天的我们要买架飞机。这时候,不需要燃料,又能运人又能载货的自行车,自然成了大家出门的首选。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汽车越来越平民化,不再高不可攀。中国的大街也开始堵车,小巷也变成了停车场。正是因为如此,自行车和老百姓的关系更加密切。

之前讲了,大家每天也看到了,早晚高峰街道上堵满了汽车。7点钟下班,9点钟能不能到家都是个悬念。因此,不少人选择更加灵活的自行车。在九十年代,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基本依靠进口,极其罕见。在这个阶段,非机动车事故较较少。

人力自行车对事故免疫吗?倒也不是。只是因为车是人脚蹬着走,速度再快也有限。真要停下来,来个脚刹也很容易——无非是费鞋底而已。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九二年结束了电动自行车进口的历史,自行研发的电瓶车进入了市场。在年之后,开始了爆炸式增长。

自行车便宜、灵活、轻便、好停放、几乎不需要燃料钱,这些优点电瓶车都有,而且还省力气。因此,千家万户很自然地从人力自行车切换到了电瓶车,也很自然地和中国经济一起加速行驶。

从此,我国电瓶车井喷的时代开始了,非机动车事故频发的时代也开始了。

“马路杀手”为何饱受欢迎?

有人说了,现在有钱人那么多,开汽车多好。管得严,还要考驾照,不如让大家都开汽车算了。

这话说得可太轻松了,即使我国的GDP还在连年增长,但是事实上人均生活水平并没有达到每个人都养得起汽车的份上。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城镇居民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举个例子,让全国人民按照收入从高到低,一个接一个排起来,站在最中间那个人年收入4万多块,折合每个月3千5百块。在这个人身后还有整整一半人口,他们的年收入比这位还低。如果连农村人口也算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就更低了,只有元。

所以,月入2千5的人,已经超过了全国一半人口。

对于这些讨生活的人来说,一辆电瓶车一千左右,每天充电也不过几块,比起上万元的汽车和数百元的油钱来说,实在是居家代步的首选啊。

而且,汽车实际上并不符合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因为——人实在是太多啦!

如果从年算起,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不过七十多年,却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老牌发达国家自从年开始走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用七十年走完了。这样的飞速发展,必定会造成某些方面的滞后。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居住环境和街道。

年的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这还是全国平均的比例。居住面积最低的广东,人均面积低于30平方米。

说白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本质上就是把人一个接一个摞起来。每个人都需要上班下班,都必须在早晚高峰时段出行。我国从年到年,是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翻修、扩建街道,然而这也赶不上大家的出行需要。

举个例子,北京天通苑一个小区就居住了近70万人,其中只有约16%的人自驾车,然而这已经让天通苑变成了添堵苑。在早晚高峰时期,2公里要走整整一小时。

这样的景象,真是越看越让人想买电瓶车啊!谁还不是为了生存呢?

只有中国人喜欢电瓶车吗?

事实上,最早一批发展电动自行车的其实是日本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日本的情况和中国类似: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因此电瓶车主要作为代步工具。

而欧洲国家由于城市密度较低,购买电瓶车的人往往把它作为运动、健身的工具。因此,在欧洲出售的电瓶车通常主打“运动化”和“年轻化”,而不是像我国一样强调续航和耐用。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当然,也随着油价节节上涨,在饱受堵车之苦的大城市里,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瓶车。从年来,全世界的电瓶车销售量都呈上涨趋势。

例如,年即使有疫情的影响,英国的电动自行车仍然卖出了16万辆,随后更是连年上涨,每3分钟就卖出一辆。就在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又有一个英国人骑上了新买的电瓶车。

人们总觉得美国地广人稀,电瓶车没有用武之地。然而,从年开始,美国电瓶车销量上涨%。就算有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电瓶车经常缺货,美国的电瓶车爱好者仍然顶着贸易战,一年买了60万辆。

不过,最大的买家还是亚太地区,占了90%以上的份额,欧洲仍然远远落在后边,只占了4.6%。

说到亚太地区,大家也许想到了中国之外,另一个十亿人口俱乐部成员——印度。

印度和中国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庞大的人口数量,同样密集拥挤的城市。而且印度的两轮摩托市场持续火爆,那么电瓶车在印度肯定也很受欢迎吧?

这个,印度政府确实计划在年前,将小排量摩托百分之百替换为电瓶车,以缓解城市污染。然而这个计划只能说前景美好,现状迷茫。印度自己的业内人士说,尽管政府方面有良好的远景,也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但印度缺乏供应链、劳动力,尤其是充电基础设施。因此,也许对于印度来说,电瓶车的蓬勃发展仍然为时尚早。

电,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小地方就可以自产自销的,它背后需要有发电设施以及电力传输设施。在中国,每家每户都能有一个可随时充电的插头。万一电瓶车在路上断电,也可以方便地找到充电桩,或者提供充电服务的小店。

然而,在一个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全的地方,汽油这种能够分装、能够携带的燃料,才更加方便。

这样看,电瓶车在欧美打开市场的希望比印度大得多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