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日本为何不会师,反而各自挑战一个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发起的,在战争前期的时候,除了意大利外,德国和日本表现得的确十分凶悍;在欧洲,包括法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沦陷,而在东亚,除了中国还在坚持外,其他的都已经沦陷。在欧洲,德国如果想继续扩张,唯有攻灭英国或苏联;而在东亚,面对中国的顽强抵抗,以战养战的日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必须要立即开辟新的战场以掠夺资源。此时最好的做法是德日会师,而会师的地点其实都已经早就想好,那就是中东地区。德国似乎一开始就没想过和日本会师,因为在对英国作战受挫后,他便悍然撕毁当初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掉转枪头对苏联发动了突袭;当时的苏联有多强大呢?虽然工业和科技虽然比不上德国,但面积大、人口多,而且工业水平基本上在同一个等级,都是机械化部队。“战斗民族”这个名头当真一点都不虚,百万级的大战役和德国打了不少,虽然伤亡比德国大得多,但苏联人口多,所以好歹撑下来了,并且逐渐扭转局势,最终反攻德国。其实德国和日本是盟友,所以不可能不知道日本在诺门罕战役时被苏联“爆锤”过。面对苏联人的钢铁洪流和强大国力,日本人打心底里不想惹、不敢惹,加上广袤的西伯利亚荒无人烟,是日本人最不想去的地方之一;但德国不去打通去中东的道路,却打苏联,难不成是想拿下苏联后从西伯利亚或者中亚与日本会师?这难度比直接去中东难太多了吧。或许日本一开始是有和德国会师的想法,否则也不会在偷袭珍珠港后迅速夺取东南亚;东南亚对日本可谓是十分重要,不说别的资源,就拿石油来说,日本当时每年需用石油约万吨,而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而荷属东印度是东亚的石油宝库,年生产量约万吨,完全可以满足日本的需要。而更为关键的是,占领东南亚既可以切断美英等国援华的两条重要的陆上交通线: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而且可以向西进入印度洋威胁印度,并与德军在中东会师,向南则可以攻占澳大利亚,称霸西太平洋。但是日军在夺取东南亚后,却停止了向西的脚步,转而开始夺取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直至中途岛战役。日本不仅偷袭了珍珠港,更是夺取了美国在东亚的殖民地——菲律宾,这让美国十分恼火,但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事件后受损严重,因此让日本海军猖狂了一段时间,但当时的美国终究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强大的工业规模,加上在欧洲,英国海军就足以压制德国海军了,所以美国可以将大部分的舰队调往太平洋。很多人说,日本人占领中途岛后就可以继而夺取夏威夷群岛,最终登陆美国西岸;这实在有点想当然,美国造飞机和航母及其他军舰的速度和规模远超日本;可以很明显的从太平洋战争中爆发的多次海战可以看得出来,美国舰队和飞机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而日本沉没一艘,要很久才能补上。此消彼长之下,日本海军的家底逐渐被打光,美国在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后,所有留守在各个岛屿上的日军,已经沦为瓮中之鳖,在美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下,伤亡惨重,据不完整统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阵亡超过万以上。而苏联在消灭德国后,也是挥师东进,以迅雷之势消灭日军七十余万。意大利的结局就不多说了,究竟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众多网友现在还在争论不休,因为意大利后来投降得很干脆,而且加入了对德作战的序列。而德国,说实在了,主要是被苏联击垮的,苏德战争,德军伤亡万(苏军伤亡万),不仅精锐基本被打光了,而且青壮年男性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毕竟当时德国的总人口不会超过八千万。其实即便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美国也赢定了,毕竟都拿下了冲绳岛,下一步就可以直接进攻日本本土了,日本除了昭和天皇所发出的“一亿玉碎”口号外,已经拿不出什么手段来抵抗了。所以日本败得很干脆,很直接,这是发动不正义侵略战争的必然结局。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德国和日本真的在中东会师的话,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拿下印度,英国就废了一大半,拿下中东,就不用担心石油的问题了,双方可以互通有无的相互帮助,在苏联不参战的情况下,还是有机会的。那为何双方高层会十分默契的选择不会师呢?其实所谓的结盟,只不过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说三观比较一致;但实际上,德国从未真正看得起日本,而实际上,德国也有看不起日本的资本。而且双方的目标都是统治世界,两个完全不同语言、文化、思想的国家,又如何实现共存?所以双方高层都知道,在德国击败苏联,日本击败美国后,双方必然会为争夺世界的最终控制权而发动全面战争,双方只不过是暂时盟友而已,所谓会师?根本不可能会师。也因此,双方都是孤立作战,所以败了,败得很直接,败得很惨,这也是邪恶势力的必然结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1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