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苍白的骑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变了世

                            

所有大流行之母:年西班牙流感

苍白的骑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变了世界

PaleRider:TheSpanishFluofandHowitChangedtheWorld

〔英〕劳拉斯宾尼(LauraSpinney)著

祁长保译

《苍白的骑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变了世界》,5月上市,现已预售

这就是年时的世界:一个已经见识过汽车却还是觉得骑骡子更舒服的世界;一个同时相信量子理论和巫师的世界;一个横跨在现代和前现代之间的世界。有些人居住在摩天大楼里使用着电话,另一些人依然像他们的祖先一样过着中世纪的生活。然而,就要降临到人们头上的,完全是一种古老的瘟疫,没有任何现代性可言。当西班牙流感的首个死亡病例出现时,世界上的18亿人口好似都被送回了几千年前像乌鲁克一样的城市里。

本期音频播客《所有大流行之母:年西班牙流感》由“削峰填谷PeakCut”录制,并于年3月9日上线。“削峰填谷PeakCut”是一档由电影人、专栏作者戢二卫主理的泛文化播客。“PeakCut”是调整用电负荷的一种措施,即根据不同用户的用电规律,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各类用户的用电时间,以降低负荷高峰,填补负荷低谷,减小电网负荷峰谷差,使发电、用电趋于平衡。

主播:戢二卫

译者:祁长保编辑:陈旭泽

主播:西班牙流感“所有大流行之母”的说法,其实就是所有大流行瘟疫之母,为什么?

译者:这其实并非一种医学或流行病学上的说法,即它跟后来的大流行有什么直接的科学上的联系,不是这意思。我理解它属于一种人类认知上的起点,在那之前人类在概念上还谈不上所谓的“全球大流行”,正是从年的西班牙流感开始才有了这个“pandemic”。

主播:包括这个词,原来叫“epidemic”,指的是“瘟疫”。

译者:对,所以这属于人类认知的发展,即一个阶段性的起点。

法国画家居勒埃里德洛内绘制的

《被瘟疫侵袭的罗马》

主播:那么,先请祁老师介绍下这本书。

译者:我们先谈一下作者。斯宾尼女士是一个出生在英国的科学记者,多数作品都和医学有关,包括像《苍白的骑士》这样的非虚构作品,其他还有小说。这本书不是一篇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一本文学性和学术性兼备的非虚构作品。它通过几个方面对西班牙流感作了全景式的、世界性的描绘。先从人类历史上的流行病出发,不光是流感,还包括鼠疫等等,然后引出西班牙流感的暴发和全球的蔓延。讲完这些后,它才讲到对流感这个病的一些科学上的认识。西班牙流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新冠肺炎也是。然后继续讲到这个病毒的样貌,它的特点和怎么到人体里与细胞结合致病,以及致病的机理,最后怎么要了人的命。而从另外一方面,这本书还从科学的角度谈到人体对病毒的反应,以及与病毒的变异性、传染性、致死性的联系。之后,作者才把相当大的笔墨放在西班牙流感如何改变了世界上,就是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从空间上,涉及历史的发展问题和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年前,西方比较发达,科学记录、流行病学、医学的资料保存得比较多,落后国家的资料就保存得比较少。但是斯宾尼女士突破了以往研究者的惯例,她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选取了几个不同的地点,比如说欧洲的西线战场、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中国的汾阳、美国堪萨斯的兵营和阿拉斯加的尤皮克部落等。每个地方的暴发都和当地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相结合,进而相互影响。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即通过不同的地点发生的实践勾画出一条全球性的途径。

本书作者劳拉斯宾尼(LauraSpinney)

主播:而且西班牙流感致死的人数特别多,这是大家对这个年前的大流行印象这么深的一个原因。它的致死率和绝对死亡人数非常高,是吧?

译者:对,它的这个死亡数字是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就像我刚才说的也因为各地保存资料的不完整,有很多数字,比如说印度和中国的数字是流行病学家特别严谨地估算出来的。

主播:只能测算?

译者:对,只能测算。所以它的结果就是全球总死亡人口是万~1亿,你看变化幅度这么大。

主播:对,当时是世界人口的2.5%,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吧?

编辑:当时世界约有18亿人。

主播:那就很高了。

译者:当时简直不可想象,但现在多万就了不得了。

纽约、伦敦、巴黎和柏林在年6月至年3月的死亡率(单位:每千人)

主播:我们这个书的名字还挺有诗意的:《苍白的骑士》。这个英国女科学作者斯宾尼,编辑老师能给我们讲讲这本书名字的内涵吗?

编辑: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PaleRider”,翻译过来刚好是“苍白的骑士”。做选题时并没有完整看过这本书的内容,仅是因为书名比较偏文学色彩,就被吸引了。然后一步一步做到现在。“PaleRider”实际上跟《圣经启示录》里的内容有些联系,因为天启四骑士里的最后一个,也就是所谓的死亡骑士,在圣经原文里涉及了“死亡”,也就是“death”,但是它指的不是欧洲中世纪的有封爵的骑士,它指的就是骑手。

主播:就是骑马的人?

编辑:对。除了源自《启示录》的死亡骑士以外,苍白也指历史上的大瘟疫、大流行导致的很多人死亡后的肤色。

译者:作者在书后的一条注释(4:8)里详细讲了为什么起名叫“PaleRider”。就像刚才陈编辑讲的最早是起自《圣经启示录》,然后美国有一首黑人圣歌也是以“PaleRider”为题,随后有一个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她有本自传体小说叫《灰色马,灰色的骑手》(PaleHorse,PaleRider),讲的就是她本人在西班牙流感期间的经历,《苍白的骑士》的作者斯宾尼就借用了这个名字,是这么一个传承的来历。

凯瑟琳安波特的自传体小说《灰色马,灰色的骑手》(上海译文出版社,)

主播:我们来说一下西班牙流感这个名字的由来,我记得新冠疫情刚暴发后不久,媒体上,尤其是国际媒体提到了西班牙流感,就是说给病毒用一个国家或者地名命名,也不是没有过,所以年前的这次大瘟疫到底为什么叫西班牙流感?请两位跟我们说一下。

译者:西班牙流感的起源肯定不在西班牙。至于在哪里,我们后面会提到,不确定但有一些猜测中的来源。那为什么叫西班牙流感呢?根据历史学家的权威说法,是因为当时第一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各参战国之间其实都暴发了流感。但这些参战国家有新闻管制,对于这种所谓影响士气的新闻报道是压制的。西班牙当时是中立国,它没有新闻管制。所以,实际上西班牙出现病例的时间比西线战场和美国都要晚,但它公开报道了,因而别的国家就正好把矛头指向了它,所以就叫“西班牙流感”了。其实在西班牙流感成为通用名之前,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叫法。英国人说这是德国病,德国人说这是法国传过来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互相指责。

编辑:日本人甚至管这个叫“相扑流感”。

主播:我正在看咱们书里有这么一段,说在塞内加尔管它叫巴西流感,在巴西管它叫德国流感,然后波兰人管它叫布尔什维克病,波斯人指责英国人,日本人是管它叫相扑流感,因为疫情最早是在相扑比赛后暴发的。

编辑:甚至在西线战场前线的德军士兵,管这个叫“感冒闪击(Blitzkatarrh)”,因为前线的士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因而怀疑可能是敌方的生化武器。

主播:西班牙流感对西班牙的影响很大吗?

译者:因为西班牙在西方国家中相对落后,条件相对差一点。它的天主教传统又特别的顽固。书里专门有一段讲天主教会对防疫起到的反作用。

主播:而且对于疾病的命名,之前资料里看到发现实际上是有一个规则?其中包括了一些国际的专业组织都参与到对一种病毒或疾病暴发时的命名。这个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吗?

译者:其实世界卫生组织对疾病命名的最大原则就是要非歧视,避免疾病的命名对某一人群甚至某种物种产生歧视。比如说前几年那个“SwineFlu”猪流感,其实跟猪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人得的流感。但是影响了某些国家的猪肉生产,销路受到很大影响。

编辑:年网飞(Netflix)监制了一个科学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暴发》(Pandemic:HowtoPreventanOutbreak)。第一集就讲到猪流感,比如说在印度,“SwineFlu”指的其实不是猪流感,而是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的泛称。但是由于文字之间的差异,一旦导致种群上的歧视,就有可能对一个物种或具体的生物产生影响,另外一个就是也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

科学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暴发》(NetFlix,)

译者:甚至包括3年的非典,叫SARS,香港人就不干了。巧的是香港的疫情还特别严重,人说“SAR”是“特别行政区(SpecialAdministrativeRegion)”的缩写。

主播:当年这种巧合其实挺倒霉的。所以为了避免歧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都会参与对疾病的命名。但是显然这都是在西班牙流感之后了?

编辑:那个规则其实诞生的很晚进,因为前些年的那个“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的时候还是在按照地区的方式来命名。

主播:哦,那是哪年呀?

编辑:年。

主播:正式的不用地名或者疾病暴发地去命名是什么时候的事?

译者:就是在新冠开始的,这个命名规则才被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宣传为公众所知。

编辑:因为世界卫生组织是二战结束后建立起来的,它为了避免联合国之前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旗下的卫生组织完全依附于国联,那么我们都知道由于凡尔赛会议之后的媾和,导致后来一旦开战这个卫生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时就完全从联合国独立出来。它的建立虽然依托于联合国,但建立后它们就是两个不同的组织了。

主播:这种国际性的医疗卫生组织的出现,追根溯源的话是因为当年西班牙流感暴发后,各个国家才把公共卫生当作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政府去参与其中。在西班牙流感之前,好像各个国家不怎么重视公共卫生的问题,是吧?

译者:西班牙流感对人和社会的伤害非常巨大,再加上其他的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包括医学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在那之前可能要倒退年,即使人类想重视也没有这个能力,只是后来客观条件具备了,再加上西班牙流感的刺激,所以各国政府都实行了新的疾病防控、防疫措施和全民的医疗保健等。各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这是西班牙流感对世界的一个重要影响。

年,堪萨斯州,美国陆军芬斯顿兵营为收治西班牙流感医院

主播:对,而且西班牙流感暴发的年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但是也有说法说它对于一战的迅速结束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译者:作者在《苍白的骑士》里比较强调这个观点,作为研究西班牙流感的人当然会有这种感觉。从我自己个人的体验,我在看到本书前没有怎么认识到这方面的因素。但是它有一些事实在里面,比如说在年春,德国它因为东线结束了,想要把力量全部聚集在西线,想要赶在美国真正参战前,虽然已经宣战,但是美国的士兵要训练还没有到达西线战场。趁这之前,德国人想发动一次决定命运的战役。但是西班牙流感造成它的军队大量减员,这是一方面的主要原因。间接的方面,本身协约国对德国就有封锁,德国的物资就匮乏,连土豆都吃不上了,当时、年之交的冬季非常困难,德国民众的接受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前线战士也不利,那么德皇退位,战争就结束了。所以西班牙流感真的是加速了这场战争的结束。

年,埃塔普勒,英军士兵在海水中嬉戏

主播:其实一战和流感的相互关系反过来也是让流感迅速蔓延的一个主动力?

译者:因为美国参战以后,它需要把士兵跨过大西洋运到西线战场。然后战争结束以后,美国的士兵退役后又要回到祖国。士兵就在北美和欧洲之间来回调动,所以西班牙流感分了不同的暴发波次。

主播:所以军队的转移调动是西班牙流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太平洋好像西萨摩亚甚至都有人染病?

译者:对,因为西萨摩亚最早是德国的,然后东萨摩亚是美国的殖民地。一战过后新西兰夺取了西萨摩亚,然后就是新西兰的一艘船把病毒带了过去,造成了这样的影响。

编辑:有些小的部落甚至80%~90%的人都死了。

译者:一村一村的没有了,西班牙流感对小孩相对温和一点。书里有一个情节讲的是救援队去晚了,到阿拉斯加的一个村庄,打开门里面是饿急了的雪橇犬,把死去的主人的尸体都吃了。就尤皮克人聚落之内的死亡率达到了40%。

年,

解救自美国阿拉斯加布里斯托湾的流感孤儿

主播:书里写到一个八卦,美国本土因西班牙流感死亡的人数很多。当时美国有自己的保险制度,为了赔付买了保险但亲人病故的家属,说是当年赔了1亿多美金。拿到保险金的家庭中包括一个德裔移民家庭,就是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的爷爷,他在染病后故去,保险公司赔了一笔钱。这笔钱就成为了特朗普家族后来发迹买房地产成为地产大亨的第一桶金。

译者:作者在这里讲的是西班牙流感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不过此处是个反例,说的是有些家庭会从中获利。

年,华盛顿特区,卫生专员罗亚尔S.科普兰和他的儿子

主播:咱们讲一下书里提到的三种起源假说,虽然至今也没有实锤。

译者:三种起源论,美国为什么说是起源之一呢,因为它的医学资料记载得比较全。它是最早正式记载有病人出现的国家,出现地就是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兵营。另外一个是西线战场,即法国起源论,法国北部的埃塔普勒的英军营地,光伤员就有几万人,这里面还有猪圈、养鸡场等等,附近的索姆河口又是候鸟迁移的一个落地休息地,因为西班牙流感最终溯源是来自于鸟禽类。那野鸟和家鸟中间,再通过猪这个媒介,也就是中间宿主传染给了人类。最后一个是中国起源论,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山西,当时山西是阎锡山统治,然后他把扑灭疫情的担子交给了传教士。传教士下去作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后来发现时间相对比较早。另外中国劳工旅位于青岛的营地中也有流感暴发的记录,然后有的人就把西班牙流感带到了欧洲。

主播:所以到底是劳工把流感带过去的,还是在当地暴发的,就有点难以溯源了。

译者:就是因为资料太匮乏了。

编辑:当时清王朝覆灭没有很多年,很多偏远地方的乡约民俗还比较传统,村民们不允许传教士解刨尸体拿到器官的病理样本,并且中国出现“flu-like”,也就是类流感样的病状比较早,但是它是穿插在两波肺鼠疫疫情中间的,而这两种疾病的某些早期症状比较相似。

译者:对,还有斑疹伤寒,它们特别相似。光通过外表看,没有化验手段是很难分辨的。

主播:阎锡山主政期间,由传教士控制治理流感,这部分好像在书里有比较详尽的描写?

译者:对,有两部分,前后两次都提到了这个事情。这些传教士还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庚子年时经历过教案。而且汾阳那个地方还是孔祥熙的家乡,后来和传医院,医院的前身,这个地方原来是个教会学校。

主播:中国测算的西班牙流感殃及万人这么一个概念,患病以及病亡者的年龄是20~28岁的青年人,有这么一个说法吗?

译者:作者的讲法是“GoldenAge”,也就是“黄金年龄”。

主播:哦,最好的年华,青壮年。

编辑:作者也称他们为“LostGenerations”,失去的一代。

译者:这确实是令人疑惑的一点。老年人和岁数小的人也会死亡,但是没有那么高的死亡数量,死亡中位数是28岁。学者们研究后猜测的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第一次遇到新病毒时,所作出的免疫应答最为有效。从这个原则出发,为什么老年人没事?年暴发过的流感也是H1型,所以到年时最老的人在那次流感中获得了抗体。虽然青壮年他们经历了年俄国流感,但是俄国流感和西班牙流感的亚型差太多,所以免疫反应作出了错误的应答,不仅抵抗不了病毒,还因“细胞因子风暴”把自己给弄死了。

编辑:实际上,病毒导致的肺损伤的死亡病例并不多,更多的病例是死于这种继发性的并发症。

年上映的维拉布里顿《青春作证》的同名改编电影(中译名《青春誓言》)

主播:失去的一代,年轻人20~28岁年龄段的青年人死亡率最高。而且我看到有个说法是在孕育于西班牙流感期间的孩子,也就是当时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会有缺陷,比如平均身高都要矮?

译者:《青春作证》(TestamentofYouth)是一个英国作家维拉布里顿写的一本小说。其中,“失去的一代”最早指的是在一战里牺牲的英国和法国的年轻精英。然后作者斯宾尼女士在这里面分析,一方面西班牙流感里死亡率最高的是青壮年,另一方面,奇怪的是孕妇的患病率特别高,而且患病以后几乎都流产,而且死亡率很高。生下的孩子相比于其他年份出生的同年龄段的孩子存有一些缺陷,所以就推测是流感造成的。所以作者觉得,这些在怀孕期间死在母亲腹中的孩子,才是那个“失去的一代”。

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于年10月绘制的《家》

他们一家三口均于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病故

主播:整个西班牙流感对文化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所谓苍白的骑士,就是患病的花样年华的人死了之后面色苍白,造成了一种意象。有一种死亡美感的感觉。

译者:我们这本书是叫“苍白”而没翻译成“灰白”或“灰马骑士”,感觉灰就是一个不美的颜色,有情绪表达但是不美。“苍白”给人的感觉是种病态美,是作者在整部书里所表达的一种情绪的体现,所以最后决定翻译成“苍白的骑士”。

编辑:因为翻译是有所谓目标语和源语的,那么在这本书里,目标语就是汉语,源语是英语。其实翻译成灰白,从翻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中式语境里就没有所谓的宿命或命运的感觉。

主播: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丰富性。我看书里提到西班牙流感以及一战的爆发,好像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争,他们的共同作用在文化上造成了浪漫主义的式微,和向现实主义转变的倾向。

编辑:我先从军事和战史上补充一下,比如马克沁重机枪实际上一战前就已经被研发出来,到了二战时也还有使用。因为一战当时在军事武器上相较之前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但作战方式和战法却很传统,也就是打仗的思路和现代化的武器是不匹配的,说白了就是“堆人”。

译者:嗯,给当时人类当头一棒。科技很进步,以为人类可以战胜一切疾病了,觉得细菌是终极的了,其实和当下很相像。历史和现实的映照感给我的感触特别的深。但是对人类的情绪影响特大,这和人们对这个疾病的局限性有关,他不了解病毒是怎么传播的。本来有个积极的心理,但是当时的人不了解为什么有的人患病,有的人没事儿得,觉得这是随机的——然后作者还用了精神病学上的术语“习得性无助(learnhelplessness)”——于是就造就了“就这样吧”的心态。

主播:就像译者的书评《重温百年前的全球大流行》里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译者:这是我从这本书里得到的一些联想。我觉得包括不管是西班牙流感还是新冠,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比如作者在这本书里讲传染病的起源,就是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的生活到固定在一个村庄里居住,进而发展成农业,发展成畜牧业……

从根本上讲,每次疫病的全球大流行都是致病微生物与人类的一场对决。但是,除了起因和结果,还有大量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也在产生影响,诸如天气、面包的价格、对病菌的认识以及白人殖民者与巨灵。同时,疫情也会反过来影响面包的价格、对病菌的认识以及白人殖民者与巨灵,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天气。它不只是一种生物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能够脱离历史、地理和文化的背景。非洲的母亲和祖母们详述一件事情的那种方式,丰富并扩充了这类事件所拥有的庞杂背景,哪怕这些背景对事件本身的影响短暂得只如历史脉搏的一次跳动。因而,本书的目的亦在作出这样的丰富与扩充。

原标题:《新书速递

苍白的骑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变了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