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希特勒,德国依然会走向二战不反抗,整
年4月30日希特勒带着新婚妻子爱娃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9日,德军全线投降,第三帝国就此覆灭。相比日后战败的日本,德国的命运要悲惨的多。德国领土由美、苏、英、法四国瓜分,国内无论是青壮年,还是工厂机械设备全部被一扫而空。除此之外,历时60多年德国赔偿各战胜国约合亿欧元。
可以说,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希特勒都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因为痛恨纳粹,所以德国人敢于直面历史,敢于承认错误。也正因为这样,德国才能获得各国人民的谅解与尊重,而重新屹立于世界大国的行列中。
不过,德国在正视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同样认为:即便是没有希特勒,德国依然会挑起二战。不是因为好战,而且当时的德国已经无路可退。
当然这并非在“宣扬纳粹,肯定二战”。准确的说,二战更像是“一战历史”的延续,有人说“纳粹的诞生不是在慕尼黑,而是在凡尔赛。”一战后各战胜国在巴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削弱德国。仅在赔偿方面,德国就需要支付亿金马克。向一个常年征战、国库早已被掏空的国家索取如此巨额赔款,无疑是给德国经济戴了上一副沉重的枷锁,把它逼上绝路。
为了遏制德国的军事力量,在《凡尔赛条约》中明确规定: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坦克装甲不可生产,海军人数不超过1.5万人,舰艇数量要低于36艘。至于空军,则完全禁止。这样的军力,恐怕有场大规模的武装动乱都难以平定,更别谈国防了。此外,在莱茵河西岸还有协约国的驻军,东岸50公里以内作为军事真空区。胜利者们意图将整个德国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曾有一位英国议员抗议这样的条约无疑会激起德国对外有仇视情绪,但终究无人理会。这位议员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很可惜并非所有人都像他那么有远见。
战胜者一方面在考虑如何从它身上榨取最大的利益,一方面又希望彻底抑制德国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丝毫没有恢复生机和滋生民主的机会,魏玛共和国也正是在这样的窘境下成立的,这种名存实亡的共和国实际上就是德国在经济体系崩溃后的一种对西方强国政体的机械系效仿,根本无法挽救德国经济。
年严重的通货膨胀下,1美元可以在德国兑换4万亿帝国马克。想买一块面包需要支付亿马克,一包烟要亿帝国马克。年又适逢全球经济危机,仅在两年之内,德国就有多万人口失业,德国面临整个民族的生存危机。
在这样的困境下,谁能将拯救德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必然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年9月14日,万选民将手中的选票投给了希特勒。年希特勒坐上元首位置后,德国犹如重获新生,整个社会的就业率近乎%,人人都上吃饱肚子。“有的吃,生活才有希望”这恐怕是一个七八岁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吧。
在很多二战的历史影像里,时常看到德国民众向希特勒欢呼的场景,在我们看来这无疑跟日本人一样,是被法西斯完全洗脑了。而真正经历、了解那段历史的德国人,他们认为希特勒是德国人的希望,认为他能将德国带出困境。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如果希特勒能死在年9月之前,他应该会成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而被载入史册。”
可以说,德国如果没有希特勒,其他人处在彼时彼地出于雅利安人种特有的优越感和征服欲依然会发动二战。值得可定的是,换个人只是过程不同,结局不会差太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