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粹德国的战争能力

在年秋季,全世界都将德国武装部队视作世界上最有效率、最守纪律的战斗部队,它在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和法国的胜利加强了对它作为一台“庞大机器”而不可战胜的感觉。但是在这种表象后面,德国军队的运作是槽糕的,它的管理方式是混乱的,它脆弱的生命线所依赖的资源是匮乏的。

“胜利属于德国”宣传画

在理论上,德国的军事、工业联合体似乎是一台结构十分良好的机器;事实上,它是由相互倾轧的组织和人物构成的混沌。希特勒妄想狂的风格加强了这种混乱。但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在纳粹体制中保持了无可争议的权力。正如战争鼓励了敌对状态一样,战争甚至也增强了他的权力,因为每个人都不得不视他为最高的仲裁者。一位历史学家将纳粹的战争机器描绘为一座“笨重的、六边形的金字塔,希特勒则坐在塔顶”。因此,它的组织行为机制就带有这样的特点:相互竞争的领地、相互重叠的权限、强烈的嫉妒、来自上层的互相矛盾的决策。

获得十字勋章的德国士兵

关于德国如何进行战争的最突出的事是集中协调的匮乏。德国人从来没有通过一个像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机构协调过战争工作。指挥的决策通过希特勒作出的“元首的指示”,以书面形式直接传递给相应的机构。年8月30日确实建立了一个叫做国防内阁委员会的专门执行机构。它的常设委员:国防委员会由赫尔受戈林、威廉弗里克、鲁道夫赫斯、威廉凯特尔将军、瓦尔特丰克、汉斯海因里希拉默斯组成,但是,这些人之间存在的敌意及缺乏协词阻碍了战略的有效实施,掌权的戈林被证明是狡猾和不可信赖的;他的虚荣和想来越强的毒品依赖,使他根本不适应持久的官僚体制的工作。

威廉凯特尔将军

自从希特勒将控制武装部队的总统办公室同他自已的总理办公室合并之后,发动战争的正规机构就逐渐成形了。在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就迫使所有德国士兵向他宣誓。年,他还取了对国防部的控制权,并用新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来替代老的国防部。这个新的组织作为希特勒管理所有军事事务的执行内阁行使职权,通过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所有的指示不受法律约束,下传到相应的国家部门。正如先前所提到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建立于年2月,由威廉·凯特尔领导,他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也是一个希特勒极易控制的没有骨气的人。尽管凯特尔将军拥有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首领的头衔,并且与国家部长平级,但是他没有统帅权。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由四个部门构成:一个负责国防军作战指挥;一个负责国外情报;一个负责补给;一个负责一般的军事事务。四个部门中最重要的是国防军作战指挥部,整个二次世界大战都由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负责,约德尔将军是一个富有抱负的、能力过人的、特别忠诚的军官,他拥有丰富的军事才能,他对细节敏锐的观察力得到了普遍的尊敬。约德尔的部门是希特勒军事机器的中心,因为就在这里,所有作战细节被仔细地制订出来,各种命令就是从那里传送到陆、海、空三军最高指挥部来指导战争的进行,下列部门处于约德尔的庇护之下:国防(瓦尔特瓦尔利蒙负责)、武装部队新闻关系(埃利希费尔基贝尔负责)、武装部队宣传(哈索·冯韦德尔)、法律(鲁道夫·菜曼)、军史(瓦尔特舍夫负责)。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设在柏林蒂尔比茨河岸边,尽管约德尔和凯特尔很快就搬进了新总理府,在那里,他们和希特勒的联络副官鲁道夫·施蒙特上校、戈林的私人联络官海因里希·博登绍茨将军构成了德国的五角大楼。

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之下是各军种:包括陆海空三军的最高指挥部。反过来说,这些分支机构有各自的部门和管理程序。

二战德军喷气式战机

这些军事分支机构里都是些训练有素、能干的、富有敬业精神的官员,他们依然表现出第二帝国时代的军事价值观,尽管有些在战场上表现突出的军官已经皈依国家社会主义了。军事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德国国防部队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和训练优越于大多数其他的军队。年士气极度高涨,官兵的技术能力也非常高超。假如这个系统有什么弱点的话,那么它存在于长期以来德国人服从的习惯、对德国人能力过高的估计,以及对敌人,尤其是俄国人和美国人过低的估计当中。

二战德空军王牌-斯图卡

但是,德国军事的弱点不是决定它失败的最终因素,德国人进行战争的致命弱点是战争所依赖的资源匮乏。真相是希特勒没有资源去发动一场全面的战争。尽管在合成能源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德国依然有一半以上的能源供给上依赖于国外进口。各种资源供给各不相同:橡胶够用两个月,镁够用四个月,铜够用七个月,铝够用十ニ个月,锰够用十八ハ个月,钻够用三十个月,德国几、乎45%的铁矿石依然从瑞典进口。治金领域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在有些方面是惊人的:锌为23%,铅为50%,铜为70%,锡为40%,镍为96%,矾为99%,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在铬、钨、钼、钒方面,德国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德陆军王牌-虎王坦克

尽管德国是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之一,并且在年就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但是,它的军备生产能力是受到限制的。装备程度高,但装备生产能力低。格奥尔格·托马将军就主张深度武装的政策,这就意味着大力扩张重工业以确保军火的不断输出,以便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但是,希特勒选择了高程度的装备以支持他的“闪电战”。除了在合成燃油和橡胶领域,闪电战的战术并不要求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广泛组合。这种战争还保证了后方的安全。消费品继续可以买到,社会混乱被控制在最低的程度,从而制造了和平时代正常生活的幻象。当希特勒耗尽了他廉价的胜利,发现自已与世界的主要强国打起消耗战的时候,他才开始进行全面的战争生产,但已经为时已晚。希特勒很少想到战争所要的财政支持。德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在年9月几平消耗殆尽。用来支持金融的方法包括工资的冻结、对烟酒和戏票附加税的征收,以及对收入采取分级征税。纳粹政权通过对消费品的削减控制花费,将花费变成储蓄。它承诺储户的损失将在金融上帮助庞大的战后建设计划,这个计划会使每个德国家庭拥有一栋住宅。综观年德国的胜利前景,我们会发现一幅这样的画面。德国具有最初的优势,因为纳粹政权已经将民众组织起来以符合战争和侵略的需要。作为大规模重整军备的结果,德国人赶上甚至超过了主要的西方国家。从军事战术的观点,德国人在逻辑思维和战术思维上也更高一筹,这后来在波兰和西线都得到了证明。

最初希特勒面对的是与德国不相上下或者弱小的对手,如波兰、法国、英国、比利时,那时它们在极大程度上既不乐意开战,也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希特勒联合了日本、意大利和苏联,同时美国对他也没有进行于预,这些优势在希特勒战略错误——尤其是对苏联的入侵和对美国的宣战一一的冲击下最终发生了改变。

德国的弱点变成了致命的负担:拙劣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协调;关键资源的短缺;不一贯的和非理性的领导层;最终还有蓄谋的阻碍和抵制。笔者认为,希特勒具有策略,但不具有理性的宏大策略。他的使命是扩张、征服、对被占领土人民的无情镇压,以及对劣等种族身体上的消灭,无论一般的德国人在执行这些任务时多么具有技巧和能力,这种野蛮的使命将激发整个世界奋起反抗。如果再加上纳粹制度的内在弱点和这个制度所拥有的反社会人物,我们就可以轻易地认识到为什么纳粹的纸牌房不久就轰然坍塌了。亲爱的读者您认为呢?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0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