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社恐,享受孤独社交恐惧不见得是坏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社交恐惧症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医学上,它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在生活中,社交恐惧症或者说“社恐”则是当代学生切身直面并深有体会的社交问题,具体表现为面对他人不敢主动交流、过分在意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社交恐惧症”只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与和他人交流相比,他们更喜欢与自我相处,把时间留给和自己独处。在与自己相处的时候,他们能够感受到久违的轻松自在与专注。他们并不是班里最擅长与老师同学沟通的“红人”,但一定是与自我意识接洽最频繁的那一类人。但就算如此,很多家长还是会担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所以经常会半鼓励半强制地让孩子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俱乐部,但很多孩子对此十分抗拒。实际上,在这样的逼迫下,很容易激发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本来还能简单地说出一两句话的小孩,可能到最后一句话都不敢说出口。所以,社恐真的是一种错误吗?不喜欢说话的学生,真的就一无是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说过:“人们独处时更容易有新的想法。”事实上,那些不喜欢说话的学生,或许正在天赋异禀中。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面对不爱说话的高中生,国际学校原来这样做“社交恐惧症”在国际学校中是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在国外留学的高中生或本科生,或多或少都为如何与他人交流而烦恼。许多中国的留学生经常因为语言的烦恼和文化的不同而羞于与外国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在陌生的环境里就养成了社交恐惧症,面对上同一门课程的外国同学,常常不敢主动交流或干脆逃避交流,久而久之,容易产生不自信、学习焦虑等问题。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如何解决学生在国外的“社交恐惧症”,是国际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1.以鼓励为主,个性化教育贴合每个孩子发展国际学校的老师们面对那些不爱说话的高中生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们会通过游戏与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并准许学生自由选择亲密的好友共同完成一项课题。在熟悉的好友身边,这些不爱开口的孩子更容易放松下来参与课题的研究,而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也可以给这些害羞的学生更多的安全感,从而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国际学校的老师们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他们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不论正确与否都会给予他们肯定。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同样,很多国际学校会开展种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譬如很多学校会选择开展各种国家的游学项目或者社区的公益活动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切身参与来学会如何与外国同伴或各种职业的人沟通交流。国际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贴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在对学生自尊、自信的绝对重视下,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学生也可以逐渐变得乐观自信起来。2.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由选择,不喜欢说话的学生,也可以天赋异禀诚然,并非所有的交流都有益于学生。有豆瓣网友曾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询问学生们在大学里最讨厌的活动是什么。热评全是小组作业、班级社团的团建等等。很多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最惹人烦躁的就是小组作业了,你需要和不怎么熟悉的组员一组,去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课程任务。作业期间,因为大家的时间、想法、态度都不同,需要不断地沟通协调,导致最后心力交瘁,作业的质量也因为组员彼此之间节奏的不同而大打折扣。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由此可见,社恐在很多学生中并不是一种被孤立化和妖魔化的病症,它更像是一种学生对社交认知的自我选择,也就是说,那些不愿意说话的学生,也并非就完全一无是处,他们或许更喜欢独立地解决问题。国际学校同样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并不会强迫不喜欢说话的学生必须参与课堂讨论,而是顺应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学习习惯,去挖掘他们背后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思考力。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爱说话,但是在艺术或者学术上的表现都十分惊人。在美国的课堂里,老师会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学生不愿意讲话,他们就会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似乎更能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他们并不需要参考外人的意见或鲜少寻求外界的帮助,而是凭借清晰的自我认知对课堂的知识内容进行解读。他们默不作声,做出的结果却让人惊喜,并且创造力天马行空,思考方向也更加大胆。他们很少模仿他人,而是自我沉淀与消化,给出的结论也往往并不会趋于同质化。或许,主动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并非是必须技能,那些独具创造力的表达,恰巧也来源于孤独但丰盈的灵魂。与人交流不是必须项,独立思考才是1.“社恐”的人更容易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英国文坛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麦克尤恩就曾提出与自己相处的重要性。身为作家的他,需要不断在社会活动与写作事业中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所以,他非常珍惜独处的时间。他认为,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作品还是自我个体,独立的审视非常重要。这样的审视会让你拥有自省的意识,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让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与延展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那些“社恐”的人更容易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他们和麦克尤恩一样认为,公共生活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打扰。比起下课休息后和朋友出行聚餐,他们更愿意回到家里认真地煲上一碗好汤,哪怕只是随意的放空意识,也比和别人谈论些毫无营养的话题来的舒服。这种自我独处的时间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安全感,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时间里毫无保留地对自我进行审视与思索,或者对一天的生命进行总结。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指针划过为12点后又是新的一天。当你把过多的时间都放置在无效的社交上时,也就缺少了与自我对话沉淀的时间。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麦克尤恩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应该每天抽出30分钟,“拿出笔记本,进入一种纯粹的状态:只有你自己,用你自己的思绪,整理你的世界和你的关系,跟纸笔亲切地交谈,而不是登录社交网络。对一个想要拥有知识性生活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基本的一步。”这种独处的空间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填鸭式的课业压力搞得不堪重负。但越是学习繁忙,越需要完整的时间去自我反思和沉淀,否则每天的知识就会在日复一日中变成一团乱麻,缺少逻辑与体系,成绩自然无法提高。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独处是现代人最伟大的特权,但我们正在失去它。我们最应该对话的是自己,不是别人。”这正是麦克尤恩想要对所有人表达的观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到:过去的20年里,他强迫自己每天思考6小时。就连洗澡、上厕所、睡觉时都在思考,确保自己永远能够放眼未来。作为成功人士的他,每日的应酬与社交自然不少。但就算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强迫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六个小时,足见慎独与自省的必要性。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半山文集》里提出:“孤独,可以把人还原到一无所有,同时能把人还原到最完整的自我拥有。”在这个纷扰的城市里,我们有时候需要摈弃外界的杂念,静静倾听风的声音。暂时隔离与他人的交流,留出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十分重要。2.“社恐”的人或许更具有创造力庄子曾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与自然万物单独沟通与思考的日子,给了他更多的创造与想象,也让他深刻理解并创造了道家学派。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古今中外,很多大人物的创造与成就都来源于与孤独相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正是在乡村野阁独居,才可以感受自然与人性的升华,创造出首首不朽的诗篇;受宫刑处置的司马迁,也正是因为与孤独为伍,苦心孤诣,才可以创作出鸿篇巨制的《史记》;爱迪生自小就不爱与人交往,但在独处的时光里就是他与科学亲密相处的美好岁月,让他的创造力得以最蓬勃的迸发,给人类带来无数伟大的发明。还有喜欢在苹果树下潜心读书的牛顿,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哥尼斯堡的著名德国哲学家康德……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丰盈的灵魂总是倍感孤独,可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这是著名作家周国平老师写在《人生因孤独而丰盛》这本书扉页上的一句话。那些喜欢独处的人,或许在外人眼里是不合群或另类的,但也正是这种与自我相处的时间,恰好给予了他们无尽的自由与想象,让他们在最舒服的状态下,迸发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创造力。就连伟人们也在坦然得享受孤独,并在孤独中创造新事物,那么那些可能不太愿意开口的学生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事实上,那些不喜欢说话的学生,或许天赋异禀呢!小结诚然,开朗乐观是非常优秀的品质,但本文涉及的“社交恐惧症”也并非可怕的病症,更多的像是个人的社交选择。选择开朗的人有开朗的好处,选择独处的人也有独居的乐趣。只有尊重自我需求,顺应自我发展,才能够充满勇气与决心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得授权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也不是一座孤岛,文章的最后,希望每一位喜欢说话或不喜欢说话的同学们,都无须被外界的言论打扰。选择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和自我相处,学会接纳自我,包容自我,不惧“社恐”,享受生命每时每刻令人惊喜的瞬间。
上一篇文章: 4款清洁泥浆面膜真实测评秒变0毛孔还是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