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做了什么,让德国民众死心塌地为他卖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德国倾全国之力,参与了这场大战。
德国在二战时的总人口是万人,哪怕算上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地区等区域,按“德意志人”进行统计,人口也不过万。
然而二战期间,德国在册的官兵数量高达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用穷兵黩武都难以形容了。
更何况,为战争服务的德国人,还远不止这些在前线打仗的军人,后方的工厂全部变成战争机器,二十四小时开动,里面不仅有正值壮年的青年,还有妇女和孩童,他们日夜工作,为纳粹德国这个疯狂的战争机器源源不断的提供动能。
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巨大的,德国掀起的二战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德国人自己也饱受其害。
根据统计,光是德军在二战中就阵亡余万人,加上直接或间接由于战争死亡的平民,德国人在二战的死亡人数超过八百万,在部分统计中,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万。
德国在二战中拼光了青年一代,战后遍地是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他们所拥有的只剩下一片废墟。
如此代价可谓惨重,那么,希特勒究竟做了什么,能让老百姓不顾一切的支持纳粹德国,并死心塌地的为希特勒卖命呢?
一、
希特勒能够做到这一点,2个原因道明真相:一个是时势造就,另一个便在于希特勒自身强大的煽动能力和领导力。
先说时势。
希特勒崛起于一战结束后,二战爆发前。
这段时期,德国国内的政治形势波诡云谲,是一个极度危险的风暴场。
德国是同盟国阵营中较为“积极”的国家,受制于德国起步晚,世界早已被老牌殖民帝国瓜分完,德国一直想摧毁以英法为主导的旧秩序,建立以德意志为中心的新秩序。
德国在一战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德国被迫投降,成为一战的战败国。
战后协约国制定了《凡尔赛和约》,此条约就是冲着德国去的,条约内容基本上都是针对德国。
英法美三大战胜国的诉求各不相同。英国一向秉持着“平衡政策”,不希望出现一个奄奄一息的德国,想减少对德国的限制,好让德国继续抗衡法国,避免欧洲大陆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美国作为新晋豪强,想赶快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好从中得利,故而美国一直从中斡旋,极力促成和约尽快签订。
法国则对德国充满仇恨,作为世仇,法国恨不得彻底肢解了德国,让德国自此从欧洲大陆上消失。
于是,英法美三国谈判了数月,最终各让一步,达成了《凡尔赛和约》。
按照条约的规定:德国要出让近七分之一的领土,八分之一的人口,半数的钢铁工业和大量的煤产地,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凡尔赛和约》在军事上对德国进行了诸多的限制,比如德军不得设防莱茵河西岸,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并且不得拥有坦克、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就连重机枪都不能生产。
除此以外,和约决定,德国需向战胜国赔偿亿马克,必须以黄金支付。这笔战争赔偿对于战败的德国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德国人在得知条约内容后,一片哗然,群情激奋,从军队里的官兵到普通的百姓,都对这个条约群起而攻之。
德国人逆反心理之所以如此剧烈,不仅仅在于《凡尔赛和约》本身对德国是严重的削弱和羞辱,还在于德国人对于战败是不服气的。
就在德国投降的时候,还有大批德军驻扎在法国和比利时的领土上,战火距离德国本土还很遥远。
而且就在年初,德军发动了春天攻势,尽管以失败告终,但战争的形势并不是一边倒的,德军的主力尚在。
所以不论是德军官兵,还是国内的平民,都认为德国还大有可为,现阶段的失利不能说明德国一定战败。
简而言之,一战时协约国并没有把德国打服气,德国人认为自己的失败不在于外敌强大,而是由于魏玛共和国政府的无能和在战争时罢工的工人以及犹太人。
所以德国人完全不能接受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并形成了谁签定这份条约谁就是卖国的舆论形势。
德国魏玛共和国的总理谢德曼深感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他拒绝签订条约,辞去总理职务,并说道:“谁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新任总统艾伯特同样不想签,但问题是陆军总司令,德国实际的掌权者兴登堡说得很明白,德军已无力再战,局部的战术胜利改变不了全局的失败。
就这样,魏玛共和国政府接受了《凡尔赛和约》,并暂停一切军事行动。
二、
其实,《凡尔赛和约》里的条约并不是每一项都严格执行,比如战争赔款,只让德国赔偿三分之一。可即便是这些,对于在战争中元气大伤的德国来说,依旧难以承受。
数量有限的战争赔款,立即引起德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各种生活物品价格连连上涨,就连面包这些最基本的食物都有人负担不起。
除此以外,德国的大批钢铁工厂和萨尔煤矿区也被法国人割走。
这对于德国的经济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它意味着德国不仅要经历眼前的绝望,以后也要一直被法国压一头。
吃不饱饭的德国人,民族自尊心又被践踏在脚下,这激起了德国人的民愤,他们仇恨法国,对魏玛共和国充满愤怒,并对在战争中罢工的工人和犹太人充满敌意。
这些人认为,如果不是魏玛共和国的无能,不是工人们在战争关键时刻罢工导致战备物资短缺,不是犹太人趁机搞鬼,德国就不会失败,也就不需要签订如此屈辱的《凡尔赛和约》。
至于德国的军方,他们一方面鄙视条约,反对签订,另一方面急于推卸自己在战败中的责任。
所以德国的国防部对民众不满政府是乐见其成,甚至是推波助澜的,他们被称为德国“未被战争打败的英雄”,魏玛政府和社会主义工人成了替罪羊,民众的全部怒火向他们发泄。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在德军中服役的年轻人,便在这个时候悄然崛起。
希特勒加入军队,参加了一战,历经伊普雷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等多次战役,凭借战功从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并获得了两枚“铁十字勋章”。
在参军前,希特勒受反犹主义思潮的影响,成为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热衷于反犹主义,思想中有德国保皇派和保守派的影子,信奉德意志民族至上。
希特勒的思想在军队里受到二次影响。当时的德国军队盛传一个叫做“刀刺在背”的流言。所谓的“刀刺在背”,便是指那些外国人和非民族主义者出卖了德国,在德国人浴血奋战的时候,从背后刺了一刀,导致德国的失败。
希特勒相信这个说法,并把它“发扬光大”,成为煽动民众的利器。
不过,希特勒在军队中服役时,性格其实颇为内向,他的战友说他沉默寡言,朋友并不多,也很少收到来信。
正是因为希特勒的这个性格特征,他在战后成为军队“侦察员”,也就是特务,专门负责肃清军队里不安定的思想,审查社会上的各个政治组织和团体。
所以,希特勒第一次接触德国工人党,也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纳粹党,其实是以特务的身份奉命调查的。
希特勒起初以“侦察员”的身份冷眼旁观,但是在听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个党的党派主张与他不谋而合。
作为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希特勒在会上主动演讲了一小段,赢得满堂喝彩。
不久以后,国家工人党邀请希特勒入党,希特勒欣然同意,历史的车轮朝着危险的方向略微偏移,但谁都没有发现。
三、
成为纳粹党的一员后,希特勒一改军中内向的性格,他那天才般的演讲和煽动能力被激发出来。
希特勒最喜欢的宣传方式是演讲,他到各处去演讲,乡下的农村,城市的广场,学校的操场,都是希特勒表演的舞台。
希特勒的演讲通俗易懂,特征鲜明,矛头直指犹太人和魏玛共和国政府,得到德国民众的支持。
而且希特勒是军队出身,他知道军人在战败后的想法,所以他的演讲让许多军人产生共鸣,这些人日后都成为希特勒的狂热信徒。
随着希特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对权力的贪婪展现出来。希特勒先是改组德国工人党,大力宣扬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
这两股思潮在德国最为盛行,支持者最多,希特勒便据此制定纲领,在他的纲领之下,每一群体都可以获得利益,从反犹中分一杯羹,受伤的只有犹太人,但他们本就不是希特勒的基本盘。
在《凡尔赛和约》的压制下,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德国人认为自己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受害者。
所以,希特勒向外国人开炮,向本国签订了和约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开炮,向占据了大量财富的犹太人开炮。
他据此赢得大批人的支持,许多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纷纷加入纳粹党,壮大了希特勒的力量。
希特勒认为时机已到,于年发动了啤酒馆暴动,想要推翻魏玛共和国政府,但是以失败告终。
不过此时的德国共和国政府是自身难保,魏玛政府成为德国战败的替罪羊,统治的合法性遭到质疑。
随着年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的问题更加严峻,工厂和企业破产,大量人口失业,物资供应短缺,民众的生活水平急速下滑。
这对希特勒来说是天赐良机,他向公众演讲,宣称德国的经济危机是无能的政府一手造成的,民众的苦难都是签订《凡尔赛和约》所致。
希特勒的演讲点燃了民众对魏玛政府的怒火,也让他的纳粹党赢得支持。
此时,纳粹党已是今非昔比,希特勒把冲锋队改组成一支拥有几十万人的庞大武装集团,以自己的绝对权力,并向社会各界宣传希特勒的法西斯思想。
在极端民族主义盛行的德国,希特勒的思想就像是病毒一样,以疯狂的速度迅速扩散,席卷整个德国。
希特勒的支持者狂热地崇拜希特勒,认为他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和领导人,相信只有他能带来德意志民族走出困境。
在这些人的数量足够多时,希特勒终于撼动了德国的政坛。年1月30日,希特勒成功当选德国政府总理,开始了对德国的统治。
四、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向全体国民保证: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与面包。
事实上,希特勒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是在二战前便实现了。
希特勒刚刚上台时,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数百万人失业,银行和企业都濒临破产,德国的经济自主性低,被迫成为他国转嫁经济危机的对象。
希特勒从这些问题着手,他投入财政,大力发展重工业,修建基础设施,扩建德国军队,一方面缓解了失业问题,另一方面增强了德国的国防实力。
希特勒拒绝继续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将《凡尔赛和约》中的大部分条约废除,他公开宣称要对外扩张,掠夺更多的土地和工业原材料,拓展雅利安人的生存空间。
其实希特勒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太多高明之处,他的许多措施不仅在国际上早有先例,有的还是沿袭自他抨击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希特勒大力修建基础设施,并未完全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但是希特勒向犹太人开刀,以牺牲犹太人为代价,来保证他宣称的所谓“雅利安人”的生存,这让希特勒赢得了除犹太人以外大部分德国人的拥护。
在政治领域,希特勒不断加快建立专制独裁政权的步伐。
希特勒政府颁布各项法律,突破宪法的限制,并利用冲锋队和党卫队员,实现专制统治,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在文化思想领域,希特勒十分在意纳粹思想的宣传。他通过煽动的演讲宣传纳粹思想,对青年一代进行洗脑。
他还炮制出“雅利安人是最优等民族”的概念,把犹太人等民族归为劣等民族,并让民众对此深信不疑,为后来屠杀犹太人和对外扩张发动战争打破了思想屏障。
在崇拜希特勒的德国人眼中,只有雅利安人,德意志民族,才有资格享有世界上的土地和资源。
所以他们在对外扩张侵略的时候,心中极少有负罪感,这在被法西斯思想洗脑的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些德国人还认为导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的罪魁祸首是犹太人,而且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所以他们大肆屠杀犹太人。
而且有一个显著的现象,那就是党卫军往往比国防军更凶残,越相信希特勒那套法西斯理论的,便越死心塌地的为希特勒卖命。
这便是是希特勒洗脑本事的威力。
当然,希特勒知道,没有面包和牛奶,光靠洗脑,是不可能长久的。所以战争初期,希特勒很重视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
德军在发动战争以后,连战连捷,攻占了大片欧洲土地,掠夺许多资源和劳动力,希特勒将其中的绝大部分用以扩军再侵略,但一小部分回馈给了支持他的德国民众。
二战前中期,德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尽管这些建立在他国民众的痛苦之上。
德国人在战争初期并未感受到战争的痛苦,他们反而从中获利。即便是没有被纳粹思想洗脑的人,反对战争的动机也不强烈。
所以,希特勒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就的。他身处的那个时代,德国被一战秩序压迫,国内矛盾尖锐,德国人民族主义盛行,对英法美等国仇视,这便给了希特勒机会。
与此同时,希特勒的法西斯思想是错误的,但他本人确实有着出色的领导力,他的演讲极具煽动能力,对于极端民族主义者来说,希特勒确实富有个人魅力。
希特勒权力野心巨大,他上台以后,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实施他的纳粹统治,建立独裁政权,把德国民众绑在了他的战车上,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然而谎言终有被揭露的一天,希特勒处心积虑,营造出一副自己是为国为民的样子,但究其本质,他仍是一位法西斯独裁者。
随着战事不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死在前线,德国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希特勒却继续以德国人的生命,作为自己侵略的工具,他让盖世太保残杀一切敢于质疑他专制统治的人。
在这个时候,就算老百姓不支持希特勒,在纳粹军的枪口之下,他们也只能为希特勒卖命。
在纳粹德国的最后一刻,希特勒还是派遣了一支由青年组成的部队,让他们上前线。这些完全不懂军事,只是被洗脑的无辜青年惨死在战场上,成为纳粹德国可耻的一幕。
希特勒是德国民众选出来的总理,许多德国人狂热的支持希特勒,死心塌地的为纳粹政权卖命,成为侵略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国民众对二战是负有责任的,他们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战争后期饱尝他们过去施加给他国人民暴行的苦楚。
不过,德国人在二战战败后,不再像一战后那样,心存怨气和恨意,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罪行,并向全世界忏悔,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原谅。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