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同为轴心国日本为何没有
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不久后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率领的联合舰队袭击了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然而,此时德军已经早在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个师,辆坦克,架飞机,门大炮和艘战舰,共万人,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德意日三国同盟签订
德意日三国同盟签订现场
在日军袭击美国珍珠成功后的半年后,德军发动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状态。为什么同为轴心国的日本不在苏联东线进攻呢。不是日军不敢,也不是没有实力,是患了恐苏症。按理说,偷袭珍珠港的胜利,让日本野心膨胀,连美国都敢偷袭,苏联自然不在话下。
珍珠港偷袭
斯大林格勒战役
其实,在同盟条约之前,日军已经尝到苏联红军的厉害。早在年6月发动的日苏张鼓峰战役和次年诺门坎战役,日军前后伤亡达八九万日,真正体会到日军和苏联红军的巨大差距。从此之后日本的北上之路被堵死,这就是为何日军拼命要发动攻豫湘桂战役的原因。
张鼓峰
张鼓峰事件,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并不断增加兵力。日军参战总人数近人、火炮37门。苏军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门火炮、辆坦克。另有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8月11日,根据日方的建议,双方停止战斗。苏军控制了张鼓峰,占领了沙草峰;日军撤退到图们江西岸,放弃了一向坚持的边界线。而后,双方签署协定书,领土维持现状不变。
张鼓峰事件后的日军阵地
次年,日军又不甘心,再次发动以哈拉哈河边界争端的诺门坎战役。此战,内山英太郎率领的日军联合炮兵首次采用大规模炮战。日苏经过3个多小时的炮战,造成日军从各处拼凑的多发炮弹损失殆尽。而且,由于连续射击,日军的大炮还发生了数起炸膛、折断的事故。毫米加农炮更是在射击中毁坏了6门,把内山给心疼得差点昏了过去。
诺门坎战役后苏军缴获头盔
炮战持续到黄昏,加上后来支援过来的炮弹,由于苏军炮兵提前后撤10公里。日军在发射了近万发炮弹后,实际射击结果微乎其微。在苏军回过神来,在侦查飞机配合下,在空中对地面炮兵进行立体校正。越打越准的苏军炮弹很快覆盖了内山的炮兵阵地,将一门门内山的大炮打成了残废。在二战后据克里沃舍夫准将英文版《二十世纪苏联的伤亡和战斗损失》一书披露:苏军真正死亡失踪人数约人,另外约人受伤。而战后,日军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人,负伤人数为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人,出动兵力总数为人。
诺门坎战役战俘
由于两次战役,日军巨大的战损比,一直到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前,日军和苏联都维持在诺门坎后的边界线。就连日本首相近近卫文麿和年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在会见德国驻日本大使鄂图时讲:“日本要想达到诺门坎事件中苏军的技术、武装、机械化水平,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也说明为什么苏德战争爆发后,同样作为轴心国的日本不敢贸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其实,此时苏联由于德军闪电进攻,东线失去一千多万军队。德军战线推动到斯大林格勒城郊。苏联大量调动远东红军支援东线,如果关东军进攻苏联远东,战争的结果可能会改变。苏联对日战役的目的就是彻底打疼关东军,这样更好地消除后顾之忧。所以,这个时候关东军因为2年前的印象太深刻,不敢贸然进攻苏联远东,而是选择了比较薄弱的东南亚。因为,东南亚有日军战争所需的大量石油和其他战争资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