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亲兄弟一起创业企业
只要有共同的目标,亲兄弟会是最佳的创业搭档。“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绝对不是一句虚言。比如,投资阿里巴巴的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与弟弟孙泰藏,就是一对出色的兄弟“拼图”;又比如刘永行、刘永好四兄弟,也是兄弟创业的成功事例。另外台湾的国泰蔡氏家族,兄弟创业成功跨越三代,也均取得巨大的成功。
有数据显示,在亚洲家族企业经营过程中,兄弟创业的故事远比父子创业要坚实有力得多。只要有默契的顶层设计并设置合理的股权分配,兄弟创业较少出现争产风波,而且往往能让一族兴旺发达,并让企业走在稳健的发展轨道上。
立白创始人陈氏二兄弟的低调奋斗
说起立白,家喻户晓;说起陈凯旋这位日化大佬,可能不熟的人多。立白公司,创办于年,彼时的创始伙伴一共有6个,主要灵魂人物是陈凯旋和他的哥哥陈凯臣,立白是兄弟携手创业的成功案例。
陈凯旋,生于年,祖籍是潮汕地区商业气氛浓厚、也是盛产富豪的广东普宁流沙镇。普宁这个地方,不仅出过很多名扬海内外工商巨子,还不少是“富过三代”、基业长青的家族企业。比如我们介绍过的来自香港的罗鹰石、罗康瑞家族、泰国黄子明家族、以及法国陈氏兄弟创始人陈克威、陈克光家族等,均是传承典范!
国内工商界中,来自普宁的知名企业家也相当多,比如鹰金钱集团、珠江啤酒集团、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康美药业马兴田、还有立白集团陈凯旋兄弟等。值的一提的是,普宁还出过一位经济界风云人物——著名的红色金融家庄世平,逝世后,李嘉诚亲自为其扶棺送行。
与许多商界大佬相比,陈凯旋起家更是清一色的“白手”,起初是一位民工。适逢文革,陈凯旋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年,熬到高中毕业后,18岁的陈凯旋,带着卖鸡蛋攒下的25元,去了省城广州,打了几年散工。他在化工研究所当过泥水工,在当时沿江路一代拆过旧楼,也到黄埔港扛过石头。
20岁时,陈凯旋返回老家普宁流沙。没事的时候,常去街上瞎溜达。偶然一天,他发现一家杂货店排着长队,凑热闹的他近前一看,原来是买洗衣粉。过去,邻里乡亲洗衣服都是用肥皂,后来细加了解,他才知道用洗衣粉不单比肥皂洗得干净,还省钱。
成功往往来自偶然,更属于有心人。陈凯旋与洗涤业结缘,是偶然而起,创意的确是一个企业运营的重要一环,但也仅是成功的突破口而已。多方打听后,他发现镇上杂货店进货来自广州,加上运费、利润一袋要加价一毛五。当时,他想,如果我在普宁进当地的洗衣粉,岂不省下一大块运费成本?
于是,陈凯旋找上父母筹了元,联系了普宁一家当地洗衣粉厂,也在排长队杂货店对面开了专卖洗衣粉的小卖部。一年下来,生意越干越顺手,由于价格实惠,最后流沙只剩下他一家卖洗衣粉了。后来,陈凯旋干脆与厂家签订独家包销的代理协议,把生意扩大到其他乡镇,还叫来哥哥陈凯臣和几个朋友一起干,短短5年间,已发展成普宁全市最大的洗衣粉批发贸易商。
正当陈氏兄弟俩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番,那家厂商见利起意,单方面毁约,自个也开起多家门店,结果陈凯旋仓库积压了大批洗衣粉,赔了不少钱。痛定思痛,陈凯旋再也不甘心一直当“二道贩”,决定自己做创自己的牌子。年,陈凯旋和哥哥陈凯臣及其他4位创业伙伴,在广州创办了立白公司。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化行业有两大基地,一个是上海老基地,另一个是群雄并起的广东珠三角。除了宝洁、联合利华等少数进口或者合资品牌之外,相当多的本地品牌均发端于这一时期。彼时的广东,是国内洗涤品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
立白公司初创时,更像是“皮包公司”,租了三间小办公室,“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立白”商标注册于年,早于公司3年,足以说明陈凯旋有超前的品牌意识。一开始,立白并没有工厂,走的就是OEM模式(贴牌),代加工,在那时也是超前。为了打开销路,他花了元钱在电视上打广告。当然,在日化强敌如林的广州,要争下一席之地,岂能容易。
立白洗衣粉,在市场上出名,最初是潮汕地区。陈凯旋把产品打回老根据地——家乡普宁,与他哥哥一起,把一家家杂货店、小卖部发展成自己的经销队伍,自此,立白市场不仅扩展到潮汕及周边,而且还覆盖了广东大小县城、乡镇。上世纪90年代末,洗衣粉成品竞争更为激烈,许多厂商纷纷杀价,大打价格战。可立白却坚持不降价,而是把目光转入品牌战略。那时,仅在广东一省,广告攻势最猛、在电视等各种渠道狠狠砸钱打广告的品牌就是立白。
更重要的是,立白后来逐步改变OEM模式,自己建立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并与国际日化巨头德国巴斯夫、美国陶氏化学、丹麦诺维信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等各方面深度合作。不到20年,立白成为国内洗涤用品的龙头企业。目前,立白集团旗下拥有立白、六必治、蓝天、清怡等多个知名品牌,产品范围涵盖织物洗护、餐具洗涤、消杀、家居清洁等九大类几百个品种。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陈凯旋个人财富高达亿元。
低调、富而不奢,平时里,立白创始人陈凯臣、陈凯旋两兄弟,衣着简朴,丝毫不像有钱人。立白做广告,非常舍得扔钱,可两兄弟穿的、用的、吃的,都很简单!
“康师傅”魏氏四兄弟的“分业不分家”
说起“分业不分家”,台湾顶新集团就是个典型。当然,大陆刘永行四兄弟的希望系企业,起初也是“分业不分家”,不过后来刘永行、刘永好他们企业一进入高速成长期,也就分家了,企业结构和发展领域也随着改变了很多。
顶新家族魏氏四兄弟历经40余年创业,如今都已经是花甲老人了,却依然不分家。他们兄弟间在主管业务上有分工,但股份均等。
魏氏四兄弟,老大魏应州,年出生,是大家很熟悉的方便面“康师傅”之父。老二魏应交,老三魏应充、老四魏应行,分别被外界称之为大董、二董、三董、四董。(有趣的是,这四兄弟的名字笔划数完全一样;其中,姓名的第三个字:州、交、充、行,数一数都是6个笔划,是不是当年魏家老爷子起名字时,故意而作的。整齐划一,同进退,不分家!)
魏氏祖业是做油的。作为合伙制家族企业,魏氏四兄弟今天虽然看起来很成功,但也摔过好几跤。
年,地沟油的食品安全风波,让品牌落地,台湾民间还自发了一场“灭顶行动”(顶新)。受黑心油事件牵连,老三魏应充遭彰化地院裁定羁押禁见时,媒体拍到他疑似尿湿裤子,成为一时舆论话题。
顶新集团董事长魏应充及6名被告,后来被判全部无罪,算是平息了这场事件。这期间,顶新也被迫失去台北标志性建筑大楼的经营权。
其实,在年金融风暴期间,顶新也曾跌了重重的一跤,最终四兄弟同心协力,挺了过去。能度过一次次家族企业危机,应归功于魏氏四兄弟之间兄友弟恭、天伦无价的合作精神。
大哥像“党中央”,其他三兄弟紧密团结在以大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在顶新台湾事业岌岌可危时,大董魏应州出面带头“回师抢救”,也让大家看到“分业不分家”的好处。
分工、分业、不分家,不能让其中一个没活干,相互分工、分行业,核心是不分家。魏氏家族设立一个家族基金,不管做什么工作,赚的钱要尽量交回家里的基金。每个家庭每月固定领取一笔生活开销,而子女的学费则全部由基金支付。
这个家族基金其实并不在钱多不多,而是传递一个共同核心价值,那就是“家有千口祖先一人”,要和合一家。魏氏家族四人各管一摊,各人找准定位,从始至终在一起打拼,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顺利的。
当然,相比赫赫有名的魏家四兄弟,其家族第二代似乎一直默默无闻。目前,魏家二代已经慢慢地推向前台,为接班事宜做准备。早在年,魏家老大魏应州之子魏宏名已经接替二叔魏应交的康师傅执行董事一职,被视为魏家开始准备启动二代传承。“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魏家新一代是不是能够像父辈一样,“分业不分家”,还有待时间检验。
九州通刘氏三兄弟的艰苦创业
一说九州通,很多人会提及刘宝林三兄弟的创业故事。
参加横渡长江的九州通顾问刘望林刘宝林在家排行老二,家族中共有兄弟4人,哥哥刘望林,还有二个弟弟刘树林和刘兆年。当时创办天鹅镇医药批发部之时,老三刘树林就是一位出钱出力的合伙人,率先与二哥一起创业;后来,刘宝林远去海南,刘树林仍留在应城发展。后来,创办武汉均大储运时,刘树林又是二哥的共同出资合伙人。
老大刘望林,高中毕业后参军离开了天鹅镇,转业后一直在武汉法院的公务体系任职,直到退休后,才被九州通聘为总顾问。
刘家创业“三兄弟”中,现任九州通副董事长、北京点点投资董事长的最小弟弟刘兆年,也是一个传奇人物。17岁时,刘兆年考入了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又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攻读博士并留校任教。
据说,像黑势力抢药、赖账等遭遇,九州通都曾遭遇过,但都能“迎刃而解”,与刘家“雄厚”的法律人脉根基分不开呀!四个兄弟,“懂”法律的就占了一半。
排行老四的最小弟弟刘兆年,比二哥刘宝林小7岁,进入九州通是在年。当时,国家开放了医药流通领域,刘宝林催着博士弟弟“下海”,离开大学“出山”帮忙,并于年担任集团公司总经理。如今的刘兆年,身上还有学者气,他不光是九州通董事会重要成员,还是经济法教材的主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组成员。
作为家族化特征明显的九州通,如何实现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变,引入职业经理人是关键一步。随着企业上市,要逐渐淡化家族化,提拔人才肯定不能再是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也正是刘兆年主动“腾位”,陈应军这位外来的经理人才登上总经理位置。在他主导下,九州通以刘家祖居的“天鹅镇”为名,建立了“小天鹅”“白天鹅”“银天鹅”“金天鹅”四个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今天,整个医药物流行业都是在微利空间下生存,九州通能有快速上升的成就,与刘家兄弟一起创业打拼分不开的。业内流行一句话,整个行业内,九州通的员工以最吃苦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