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尊敬到怀疑不满二战日本对德国的态度变
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zherpaint.com/bzlf/hzxd/m/646.html
上一篇文章: 二战中德国和日本谁的实力更强日本不是德国 下一篇文章: 欧洲强队集体爆冷,德国14惨遭日本血洗
众所周知,二战中德国和日本是轴心国的中坚力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上一次我们讲了德国对日本军队战斗力的评价,这一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二战期间日本对德国的评价与态度的转变。
从日本开国到明治维新,军界一直在学习英法军制之间摇摆。年,军界高层在见证了普法战争法国的惨败后,开始寻求对现有军制的全面改革。在派出军事观察员对欧陆各国进行大量考察之后,日军高层决定全面学习普鲁士军制,此举奠定了日本军队未来数十年之基础。也从此时起,日本人就对老师德国人抱有极大的尊敬和好感,这也导致在某些方面日本人会过高地估计德国人的技术和军事能力。尽管在一战的时候日军加入了协约国而与德军敌对,但是在攻占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青岛后,日本人对待德国战俘仍然十分恭顺。国家的敌对情绪并没有传导到军队内部,日军仍然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德军。但是德国人似乎并不怎么买日本人的账,在之后到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与日本在亚洲的潜在对手中国走得很近,甚至帮助中国军队组建武装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日本对德国的信任。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准备战争。但是碍于西方的资源与技术封锁,使得德军只能依靠和苏联、日本这些国家来获取必要的资源与技术。在此期间,日本向德国提供了最新的海军技术,但是德国并未如日本期待的那样拿出对等的技术或者物资用来交换。日本随即拒绝了德国想要借用日本所属港口的请求,这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年,诺门罕战役爆发。日军在付出惨重损失之后被苏联击败,并在战败后不到一个月向苏联求和。其北进战略的破产导致日军只能加码对东亚和东南亚方向的进攻,这使得日本和英美的关系迅速恶化。年9月,二战爆发。在考察了德军发动的波兰战役与法国战役之后,日本的军事观察员认为德军的装甲战术是强大而有效的,并且错误地判断德军将赢得不列颠空战,进而使大英帝国屈服。综合以上的分析与考量,日本开始认真考虑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策略。但是在与苏联作战方面,日本人不光对自己,对德军也是毫无信心。所以赶在年4月,即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两月之前,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这让希特勒感到颇为尴尬。不过事实证明日本人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巴巴罗萨行动发动数月之后德军仍然未能如期攻克莫斯科,并且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阻碍。日军随即在年调低了对德军进展的预期,他们认为以德军的实力是无法击败苏联的,即使仅仅瓦解斯大林政权也没有太大可能性。日军通过大使馆和在德国的情报部门了解到德军在各方面出现的不足与缺陷,如:人力渐渐无法覆盖庞大的战线;工业生产无法弥补前线损失;原材料短缺使制造能力下降等等。这些情报使日军进一步下调了对德军战力的预期,并开始怀疑德国持续战争的能力。所以当年希特勒发动库尔斯克战役时,日军保持了一个客观的态度,认为德军完全无法获胜。而在德国的日本武官也开始认为德军缺少日军的勇敢与忠诚,作战士气远远比不过一线的日军士兵。很显然,这样互相猜疑、缺少信任的盟友关系只是时局逼迫下的无奈之举。日军和德军基本上很少有技术上的交流,即使在信息共享上也是各自防备。双方缺乏共同的利益点,导致没有一致的作战目标。年7月20日,使用炸弹刺杀希特勒的密谋行动被瓦解后,德国内部的种种问题被暴露在外。从此开始,日本人彻底失去了对德国人的信任和期望,双方都失去了合作的意愿并在年共同迎来灭亡的结局。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