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教育浪费的生命抢回来

题记:当代教育制度浪费了许多年轻人的生命,趁着他们刚上大学,十八九岁还很年轻,蓝天空教育愿尽力帮他们抢回来哪怕是一点点浪费的生命,不是时光,更非金钱,而是拓宽一丝人生之路,积攒一股前行的力量。

通俗来讲,就是应试教育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蓝天空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体系,把他们孵化成符合新时期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平时英语考不到60分的学生,可以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演讲;数学满头雾水的学生,能够解读国际贸易规则;家务活都不会做也懒得做的学生,随便就能组织一场像样的商务推广活动......

■诺贝尔奖科学家:传统教育浪费年轻人的生命

近日,出身普通渔民家庭、日本三流大学毕业、靠自学成才的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撰文《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严厉的批判了东亚部分国家的应试教育体制。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东亚国家现代的普鲁士教育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这样的教育制度是浪费年轻人的生命。

文中提到的东亚国家,主要指中韩两国,除了普鲁士教育体制,还有科举制度的双重影响,甚至是苏联式教育的实用速成导向等因素。而且,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为了迅速崛起需要批量培养人才,也受益于普鲁士教育。

中村先生还提到一组数据,根据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的研究报告,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韩国为57.2%,而美日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他说这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

他甚至认为是所谓的教育公平特别是一考定终身导致这样的结果,指出英国因为不是那么公平,反而比德国造就了更多优秀人才。我们从诺奖获得者人数上,也能看到英美教育取得的成就,而日本排在了全球第6位。

全球主要国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分布统计

■素质教育是下一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接力棒

实际上,大国的崛起需要大批量培养人才这么一个过程。不用说早期的德国、近代的英美日等国,就说我们国家,上世纪90年代民办大学兴起,紧跟着是公办高校不断的扩招,本科凶猛扩招之后,硕士生博士生也在扩招,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猛增。而这二十年来,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一个接一个投资数百亿几千亿的大型工程上马,都是通过事先的人才储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的。外媒惊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惊讶中国靠什么培养了如此多的人才。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是一个长期的话题。英美一些教育专家就赞叹过中国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功,像我们的老朋友——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就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基础,比国外教育更扎实。笔者认为,这种扎实,正是应试教育的“贡献”。大批的人才通过“复制”,形成了各种人才梯度,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极好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是金子总会发光,真正最顶尖的人才,外部环境是无法制约的,甚至逆境反而促进其发展。所以杨振宁先生还说:“大师要做的,就是带着最优秀的学生,挖科学的金矿,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最有前途的科学领域”。

但毋庸置疑的是,素质教育必然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应试教育的接力棒。正是看到素质教育能培养更多顶尖人才,尤其是大师级人才,我国在大量复制人才和基建工作的“原始储备”同时进行之际,一直在对中高考改革进行探索,尤其是最近几年非常强调的素质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便百花齐放,在更多领域培养拔尖人才。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说明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激励学生把自身抱负和报效国家有机结合,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