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人生低谷时,儿子为了拿钱而出卖他,
刘伯承被大家称之为军神,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一心为国,视死如归。既是武将,又是儒将,文武双全,是我们国家的一位难得的元帅。
不幸的是由于忙于革命,他的儿子却没有被教育好,竟然举报自己的父亲是共产党,国民党迅速派人手抓捕刘伯承。军神有如此遭遇,令人心疼!
一、差点走偏的童年
在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年12月4日,刘伯承在这出生,一位将星冉冉升起。和同龄玩伴一样,刘伯承5岁进入私塾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孔孟之道,小小的他似乎要成为一个封建人士了。
转机出现了,12岁那年,刘伯承改为接受新式教育,这样一来,他在心底埋下了打倒清王朝,建立新中国的思想萌芽。
好景不长,15岁父亲生了一场大病,紧接着就去世了,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父亲这个家庭顶梁柱的离开对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家里实在是没法饭吃了,太穷了,没有办法,就这个样子,还上什么学呢?
就这样,刚接受了三年的教育的刘伯承无奈之下只能退学了,回到家里,他顶替上了父亲的活计,开始他的务农生涯。
半大的孩子,面瘦肌黄,每天要出大力气,除草种地,还吃不饱饭,生活一夜之间向这个少年张开了他的獠牙。刘伯承对这个世界看的好像又清晰了,中国的底层人民到底在怎么艰难地生存着啊!
天气灾害粮食收成少,各路势力压迫,腐朽的清王朝,刘伯承看清了中国。这份清醒日日折磨着他,他苦苦寻求出口,最终,他想通了,从自己做起,“拯民于水火”
是数万万人齐心呼喊吧,辛亥革命爆发了!一个又一个的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王朝的控制,独立出来了。民主革命的风暴在中国每个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进步青年们纷纷响应,也包括刘伯承。
革命的火焰在他心中燃烧,亲友相拦,拦不住他的信仰!埋藏在他心底多年的理想,眼看着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一股巨大的热情涌了出来,剪掉辫子,打倒清王朝!青年刘伯承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
青年刘伯承的转折点来了。年的时候他考入了将校学堂。在这里他系统地接受到了军事训练,横贯中外与古今,西方的军事课程他都要学,中国古代的传统兵法他也需要学。
短短几个月,他出口能诵《孙子》,身体机能提升了整整一倍,不仅如此,他的学业遥遥领先,成为整个学校的明星人物。
这样一个举止端正的学生,被全校同学誉为“菩萨”。全校同学都很欣赏刘伯承,军中菩萨的美誉就这样流传出去。
因为革命急需人才,优秀的刘伯承马上就被派出执行任务,就在年底,他毕业了,连夜赶到川军报道,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事战争中,胜败乃兵家常事。青年刘伯承短短时间就明白了这个残酷的真相,无数有志向的青年抛头颅洒热血抵不过军阀的一支军队。年讨袁之役就是一个例子。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登上总统宝座,却违背自己的诺言,妄图登基为帝这种逆历史之流的滑稽之事。奈何这场正义之战却失败了。
这件事给青年刘伯承深刻的教训,战争是很残酷的,不仅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合理的战术战略,充足的枪支弹药,大量的仁人志士。
紧接着,青年刘伯承重整旗鼓,加入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队伍—中华革命党,继续战斗,蜕变为一位真正的战士。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年三月的一件事,这件事还被写进了小学语文课本。当时刘伯承已经可以指挥战争了,攻打丰县的时候,敌人射击打中了他的眼睛。
医生给他治疗的时候,刘伯承没有打麻药。众多周知,眼睛是非常敏感的一个器官,而刘伯承却能忍着这种剧烈的疼痛,完成治疗。
当时由于医疗技术有限,如果打了麻药会损失脑神经,而刘伯承正是靠脑子打仗的,一心为国尽忠的刘伯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不打麻药,谁见了谁不钦佩这样一位勇者呢!
手术结束后,在场的人无不对刘伯承肃然起敬!他的主刀医生感叹到:“军神!”所以继军中菩萨这个称号之外,刘伯承又得到了军神的赞誉。
所以说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是否有胆气,是否爱国,都是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的,大众是能看透一个人的,刘伯承正是一位这样的爱国又有胆气的英雄。
只是那时的刘伯承还是信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他没有意识到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命运的契机来了!
年,国民大革命开始,青年刘伯承参加的是讨伐吴佩孚的战争,取得了几场战争的胜利。
8月,受重伤回到成都养伤,认识了改变他命运的人:吴玉章。
二、人生重塑,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玉章是一位热血的共产主义者,他看出了刘伯承这位年轻人的迷茫,给出了他的点拨:去了解了解共产主义吧!
一瞬间,这个青年的世界被推翻了,他开始接受到了自己从来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共产主义的思想让他的灵魂都颤抖了,他匍匐在伟大的思想之下,他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如数家珍,他高呼着: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他投入了共产主义的怀抱,
从此,青年刘伯承的命运开始改变。年10月,他跟随着吴玉章,他的启蒙老师,他的信任之人,来到了各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看出了共产主义存在的必然性和他的潜力,他越发地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还需引路人,所幸刘伯承有了吴玉章,吴玉章一路引得刘伯承进了这个革命道路,他介绍刘伯承给了中国共产党的相关负责人,吴玉章深受组织的信任,这份信任也延续给了刘伯承,刘伯承顺利入党。
年到了刘伯承初试身手的时候了,顺庆起义要选择指挥人的时候,刘伯承被大众推举出来,成为了总指挥。这个年轻的将星冉冉升起,在这场起义中,刘伯承胆大心细,指挥得当,称得上一句用兵如神了!
起义大为成功,这位年轻的将领也“一炮而红”,大大支援了北伐战争。
一场接着一场的战争,没有哭泣的时间,刘伯承被动而主动的成长,蜕变,跟着风雨飘摇的中国一起浮浮沉沉,患难与共。
年7月的某一天,刘伯承偷偷前往了南昌。南昌起义爆发了,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这就是刘伯承联合周恩来等人秘密策划的,刘伯承经过多年的打拼,已经在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有了一定的声望与地位。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刘伯承成为了军长。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中共党员被编入国民党中,而重要职务也很少轮到中共党员的份,刘伯承成为了当时第一个军长。
之后,中国的各个革命、起义与战争此起彼伏,中国陷入了浩劫,同时这也意味着希望。
三、深造学习与继续战斗
然而,一个人的境界是没有上限的,知识没有止境,爱国没有边界。
南昌起义发生完的这一年,刘伯承前往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去学习。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刘伯承哪里懂得苏联人的语言呢?还没来得及学习军事,就得先连夜攻克语言不通的难题。
刘伯承看到的文字像钱一样,每天这么渴望的学习着,看到难题像看到敌军一样,晚上不睡觉的去搏斗,日积月累,刘伯承的学识积累起来了。
如临大敌般,刘伯承硬着头皮研究,自己身上背负的是整个中国啊,少年时期务农的经历时刻提醒他,底层人民等待着救赎,等待着光明啊,自己松懈一分,中国少一人。
这绝不夸张,作为战场上的指挥,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上万人的命运发生改变。刘伯承在苏联上过两所军事学校,分别是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了自古有着战斗民族之称的莫斯科的军事知识、军事训练的教育,三年的岁月里,对于国家的思念与焦虑与紧张的学习成为刘伯承生活的两大主旋律。
三年之期已到,刘伯承返回了阔别已久的中国,准备大展身手。年回国,刘伯承被委以重任,有了大量的职务与工作,比如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长等等,当然,刘伯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交给大家,他当了训练班的教官,毫不保留的将军事知识传授给学员,严格的看着学员的训练,一些课程比如地道战、游击战等等适应中国形势的知识,这让学员受益匪浅。
这场的苏联之行,刘伯承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即成功训练好自己,并且将这些专业知识输送给各个士兵,助力中国革命大业。
刘伯承就是这样一个人,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说出来可能很简单,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
年刘伯承回到了大本营,瑞金,成功升任为指挥层的一员。他被任命为总参谋长,辅助周恩来。
当时前线作战正值火热,国民党担心中国共产党抢功劳,并且成功认识到了共产党的威胁,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已经三次围剿中国共产党了,刘伯承回来的时候赶上了第四次,结果在这几个人的讨论,指挥下,第四次反围剿成功了。
看中国的几大将领,其实都是有较为明显的分工的,有的军事上有着突出成就,有的政治工作的极为成功。而刘伯承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将领。他不仅军事上很优秀,而且还有还发表论文,比如《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
刘伯承比起其他的将领的优势就是年轻,学东西快。他到过苏联留学,懂得俄文,所以对于苏联的一些军事著作刘伯承不仅看得懂,还可以翻译成中文供有志之士阅读。
著名的第五次反围剿来了,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建议,有罗荣桓等一众将领支持。刘伯承也反对李明的决策,却惨遭撤职。
在他眼中,职务大小无所谓,重要的是军队是否能打胜仗,重要的是中国的革命能否继续,中国的未来在哪里?
事实证明,刘伯承的想法是正确的,李明过于教条了,他固守着条条框框,不能看清中国的特殊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重要思想,他却不能理解吸收消化利用,怎堪大用?时间会证明一切,果然李明被撤职了。
四、战绩辉煌,无愧一声战神!
接着抗日战争来了,刘伯承身先士卒,他成为了师长,率领着部队冲在一线,奋力杀敌。
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真的是用兵如神,他有好几场比较出名的战役,比如阳明堡战役再比如百团大战中的几个战役,都是刘伯承领导的,果断坚毅,领导士兵,斩杀了无数的日军,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很大的胜利的战役。
抗日战争中不仅要与日军对阵,共产党的合作对手国民党同样在对我们虎视眈眈。国民党的顽固派想要减小根据地的反围,便去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刘伯承不肯让步,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刘伯承抓住了战争的关键地区,南大门,死死的守住了这个地方,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守住了一方百姓的安宁,称得上一句战神!
在日本投降后,刘伯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刘伯承成为了军区的司令员,清除了日本的残留实力,并且掀起了起义,这个起义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助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重庆谈判,掀开了蒋介石的假面与借口,所以刘伯承在这个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与邓小平一道指挥战争,他们两个人,指挥自若,根据地形,力量分布,双方力量对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巨野战役,陇海战役等相继取得胜利,大大打击了国民党的势力,遏制了国民党的进攻的脚步,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
年的时候,战争白热化,毛泽东推出了新的对敌战略,刘伯承坚决不移地遵循。还是和邓小平合作,他们两个每个人率领一支十万大军,双方汇聚,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
国民党当时最引以为的荣黄河防线,短时间内就被这支大军攻破,士兵们都很激动,他们一鼓作气,发起了鲁西南战役。
接着整整的28天,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士兵激战了整整28天!尤其是到了最后,简直是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每个人心理都很煎熬,同伴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彩,这仿佛是一场没有止境的战争。
坚毅的刘伯承站在出来,鼓励士兵,每天一起喊口号,让士兵一点一点从绝望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大获全胜。最终,这场战役大大打击了国民党,一共歼灭了国民党的6万人,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这些年的几场战争中,刘伯承与邓小平相互扶持,他们一起合作了很多场大获全胜的战役,一起商讨敌情,共同奋战于全国解放战争的一线。
新中国建立之后,他又重拾了教官的行当,他现在的任务就是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奈何条件艰苦,没有教师,没有教材,没有武器与装备,他只能自己动手准备,先把自己知道的传授给教师,就是先把一波教师培养出来,然后通宵不睡觉的编写教材。这个学校为中国的军队输送了大批人才。
之后,刘伯承继续为了中国的建设而努力着,他的爱国之心只有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停止,年,疾病缠身的他,医院去世。全国人民同悲,为他举办了浩大的葬礼,缅怀仪式,纪念这一位伟大的英才。
五.令人心疼的中国元帅
中国最讲血脉亲缘,很难想象,当刘伯承知道儿子背叛自己的时候,心里是如何的凄凉。当时南昌起义失败,国民党开始大肆追捕中国共产党,刘伯承东躲西藏,当他找到儿子的时候,殊不知,儿子早已沾染上了恶习,为了能有钱,儿子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刘伯承,刘伯承当时简直就是人生低谷,事业家庭双失败,所幸的是还有组织牵挂着他。
组织看到他的处境十分危险,便送他去苏联学习深造。这样的打击还没有磨灭刘伯承心底的热情,刘伯承让怀着巨大的信念投入新一轮的学习中去,真是令人心疼又敬佩啊,我国拥有这样的一位开国元帅,是人民的幸运。
第二件令人心疼的地方就是军神的意志如钢,讲的就是刘伯承不打麻药的事情。当时的德国医生十分的震惊,因为这件事情是没有先例的。
而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竟然一直在数下刀的数量,德国医生敬佩的说到,您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啊!刘伯承忍住了剧痛只为了以后能让大脑不受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令人心疼,也让人肃然起敬。
德国医生总是忘不掉这个厉害的病人,他逢人就说,刘伯承这个军人的厉害,夸赞他。
还有一个令人心疼之处就是刘伯承,发了疯的用功,学习特别的努力。从小时候在私塾的时候,他就是班级里最努力的一个学生,后来进了军校,同学们也极为推崇他。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人,严寒腊月里,他一个人发狠的在书桌旁用工,心底想象着受苦的父老乡亲,想象着中国的美好未来,本来发困的他突然就不困了,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啊!
他认真学习到什么程度呢?在别的小朋友贪玩不背书的时候,他不仅连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连课下的注释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好。
为什么他不贪玩?因为他知道自己背负的是中国受苦的人民,自己不应该在最应该的学习的时候贪玩,难道刘伯承自己不想玩耍嘛?所以说军神让人心疼。
就在抗战时期中,刘伯承是一个时刻追求进步的人,他希望能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便时刻钻研兵书。就在双方开战时,刘伯承还在伏案阅读。枪声、炮火声、呐喊声让他更加的投入,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掌握着上万人的性命。
年,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刘伯承还在进行着文书任务。当时中央突然下达紧急文书任务,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刘伯承窗外血流成河,屋内奋笔疾书,实在是厉害,让人肃然起敬。在这些年里,刘伯承吃了多少苦啊!
刘伯承严于律己,无论是从人品还是功绩上看,他都让人无可指摘。作为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就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与顶梁柱,让中国永远都撑在天空之上,让百姓有了生存的底气。
刘伯承是一位伟大的将领,他心怀人民,有一股革命的热情,在中国群众中,流传着刘伯承好多的故事。他的美好品格早已传诵于百姓之间,用兵如神、机智勇猛的他早已被尊称为军神。
我们中国的百姓何其有幸,可以有这样一位军神守护着我们啊!他的意志如钢,他的行动似箭,他的功绩是非常大的,这样一位伟大的将领成为中国十大元帅当之无愧!
由于篇幅有限,文中所写的仅仅是刘元帅人生事迹的冰山一角,不仅仅是他,新中国十大元帅每个人都有过人之处,也都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铭记,所以在这给大家推荐这本《开国十大元帅》,这套书不仅有十大元帅的故事,还有十位大将的事迹。
除了刘伯承元帅以外,其它九位元帅的事迹在这本书里也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从生平到晚年,应有尽有。
对军史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要看一看,他们的事迹简直就是难以估值的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