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政要算什么世界上最隐秘的情报机构,它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情报界“四大门派”——克格勃(KGB),中情局(CIA),军情六局(MI6)和摩萨德(以色列情报及特别行动局)的传说,多少经典的荧幕故事都脱胎于“四大门派”之间的“恩怨情仇”,主角们传奇的经历引无数吃瓜群众向往之。

实际上还有一位山外之人,它手眼通天,功力更是超脱于四大门派,却低调、隐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主角。

“查无此局“

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之间,马里兰州一片森林的中心地带,一座“情报之城”藏身于米德堡的西边,它占地数百公顷,林立着数十座建筑物,数公里的道路穿插其中,这里就隐居着我们的主角——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

年11月4日,美总统杜鲁门裁撤了武装部队安全局,组建了国家安全局。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局属机密单位,大权在握,享有超乎其他情报机构的地位。但它行事却异常低调,情报界人士戏称它的简称NSA为“查无此局”(NoSuchAgency)。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它虽然名义上是国防部下属的一个部门,但实际上则是一个直属于总统、并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情报的组织,在美国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报中,近90%都是由NSA提供的,因此该局也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之称。

不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名声在外,NSA在整个冷战时期都不为公众所知,但其是它雇员更多,预算甚至更高,而斩获的情报也更多,可以说是美国保密等级最高、经费开支最大、雇员总数最多的超级情报机构,也是美国所有情报部门的中枢。

情报系统的数据向来不为人知,自称“无可奉告局”的国家安全局更是如此。关于该局的预算规模,外界仅能凭几点信息推算个大概。

在年,国家情报局总监詹姆斯·克拉珀以国家情报计划的名义,提交了亿美元的预算申请,而国防部以军事情报计划为由又为其申报了亿美元的预算(也就是说NSA一家的预算就是全美34家情报机构的3倍之多!)。

除了预算,估算出国家安全局实际雇员人数也并非易事。据年美国预算草案透漏出的数据得知,NSA拥有雇员约有2.1万人。仅就在编人数而言,NSA几乎相当于美国其他15家情报机构人员的总和。

监听,一直是NSA的老本行。为了达到侦听世界的目的,NSA不惜成本地将自己打造成世界上雇佣国别专家、人工智能专家、计算机工程师和数学家最多的情报单位。

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爱国者法案》,这个法案打着反恐的大旗,将监听范围予以扩展,覆盖了恐怖组织和极端组织。虽然在“斯诺登事件”后,参议院在年通过了《美国自由法案》,但也仅对美国境内的信息收集进行了约束,对NSA在国外开展的监视行动美国政府继续放任无视。这也让NSA的权力大到几乎可以摆脱任何规章的约束。

相比于官方局标,这个头戴耳机,爪扣电线的局标更加生动准确

监听整个地球

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一直被精心守护着,小心翼翼地躲避着公众的好奇心,但人算不如天算,最终这个秘密被爱德华·斯诺登同志“粗暴地”揭开了。

据斯诺登的资料曝光,NSA是一个全球监视系统的主导者,且是数据挖掘方面最领先的组织之一。该局拦截了大量的电话数据和电子邮件,监视了“数千万美国人”。

为达成该目的,它向ATT、威瑞森、贝尔南方(BellSouth)等美国大型电话运营商寻求合作,向这些公司施压,要求它们最大限度地转发途经美国的通信数据。

九大互联网IT巨头向NSA提供用户数据

监听器下无盟友,监控器前都平等,最亲密的盟友也没能躲过绰号“大耳朵”(bigears)的“梯队系统”。数十个国家受到大规模监控,法国、巴西、印度、德国等实行民主制的盟国也未能躲过美国的“隔墙有耳”。

比如,美国始终监视着英国这个“最亲密”的盟友的通信——美国驻伦敦大使馆一直在收集着伦敦白厅街的数据,而白厅街是英国众多军政部门的所在地。

美国“监控门”事件引发“海啸”,华盛顿上千民众走向美国国会,对NSA的监控行为表示抗议。

年10月,欧洲乃至国际舞台的紧张氛围因一份年备忘录的曝光而升级。该备忘录明确提到,NSA的情报部要求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等政府机构挖掘各自的通讯录,向其提供外国政要的电话号码。

提供的政要电话号码进行了特殊处理,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巴西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等35位政要受到了来自NSA的系统性监听。

默克尔总理对自己私人电话被窃听十余年一事深感震怒,《南德意志报》一篇文章的标题——《好友冰凉的心》很能说明德国人心里的不是滋味。

默克尔是手机控,攻击德国总理的手机就像攻击德国政治心脏

根据斯诺登泄露的信息,中国通信系统也受到美国的监视。NSA曾渗透到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总部计算机系统,并窃听其公司高层信息。年6月,中国大唐和中兴等公司发现,NSA入侵他们的互联网路由器并访问了数千台电脑。

不久之后,中国移动(7.35亿用户)、中国联通(2.58亿用户)和中国电信(1.72亿用户)获悉,NSA监听了他们的电话通信并窃取了短信数据。

一直以来,中国常常被指责开展网络间谍活动,而美国则公开宣称不搜集经济情报,俨然一副受害者形象,而斯诺登事件及其后续一连串的曝光,使山姆大叔在国际社会上的信誉瞬间崩塌。

数字暗战

爱德华·斯诺登入侵了世界上最大的间谍系统,并在两位严谨的职业记者协助下,将窃取的信息公之于世,使得世人终于认识到了这个行动不受限制、透明度几乎为零的监控系统。

全世界人民一片惊愕,他们没想到美国的监视规模竟是如此庞大,更没想到自己也是目标之一。NSA在国际通信传输基础设施上安装监听设备,将经由网络传输的信息引向自己的存储站点,收集互联网公司和电话运营商提供的用户信息。

人们发现监视项目无处不在,它们吞噬着海量的数据和元数据,然后加以存储、揉碎分析。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的短片显示,美国在全球约80个地点设有特殊情报搜集部,香港、北京、上海、成都与台北也在其中。

“大规模”和“无针对性”数据收集,也称为“钓鱼式”数据采集,是指大量采集数据,然后手动或自动搜索和检查可能相关或有用的信息。NSA主要采取两种技术操作:一是监控基础设施(上游监听系统);二是直接从运营商的服务器上收集数据(“棱镜”监听系统)。

与上游监控系统相比,“棱镜”计划更像是巨大的下游数据收集系统。它通过与联邦调查局合作,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网络电话(IP)语音信息。“棱镜”监听计划直接从9家美国科技公司的服务器上收集数据。这些公司或是自愿或是被迫,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脸书、网络聊天服务软件PalTalk、视频网络YouTube、通信软件Skype、美国在线和苹果公司。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是目标,所有的手段都可以利用,包括在最不起眼的产品上动手脚,如魔兽世界或XboxLive等网络游戏。NSA可以访问联系人列表、通话记录、短信流、短信草稿,以及IOS、安卓、蓝莓等移动平台的定位数据。反正只有你没想到的,没有他们监控不到的。

除大规模监视方法外,国家安全局还采取黑客手段,开展“计算机网络刺探”,侵入并在运营商的计算机系统中植入恶意软件,从而提取大量数据。

在这点上,比利时电信事件堪称教学案例。NSA和英国情报部门联手,以监视欧洲乃至全球时局为目标在比利时电信(Belg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