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方面看透德国真实的德国早已改变,真
中国人对德国的印象总体而言是趋向于良性的,虽然在近代也有着被山东被德国殖民的经历,但是相较于日本、英国等对中国带来巨大伤害的国家,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了德国给我们带来的那点伤害。
而战后德国迅速从一片废墟中凭借着不屈的精神,以及德国人对二战发自内心的反省,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品质,成功在中国国内打造了一张靓丽无比的名片。
谈到德国,总会不由地在脑海中浮现出:严谨、认真、守时、素质高、科技发达等词汇。
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还真的未必。
1.德国人的严谨
德国人的严谨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对他们的第一印象。正是凭借着这份严谨,才使得德国能在战后利用最短的时间一跃而起,再次成为欧洲的领头羊。这份严谨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流传最广的则是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方面。德国制造和曾经的日本制造一样,代表了高科技以及高耐用性。一个锅可以供几代人使用真的一点都没有夸张的成分。这一点确实不服不行。
德国的这份严谨在生产方面确实把控得极为严格,或许也正是超高的标准和制度,才养成了德国人在工业生产方面一丝不苟的作风。但是,在生活层面,一些没有既定的标准和制度的情况下,却并非如此,很多德国人一样会开启放飞自我的模式。比如德国的火车,晚点率几乎是家常便饭。对此德吹不服,说国内同样晚点率高。这点不假,但是德国那么一点的面积,和中国一条线路动辄上千公里如何比较?
另外,德国的严谨有时候真的过了头,到了令人抓狂的地步。
比如,你去德国的一家银行办理开户,其实在国内手续非常简单大概也就需要半个小时,但在德国可能要花上一到两周的时间。
这个过程确实严谨到毫无纰漏可言,但是效率却也十分的低下。类似的情况在德国的各行各业中比比皆是,时时刻刻在考验着人们的耐心。如果你从国内到德国,而你又恰巧是个急性子的话,那么被急死的概率真的会大增。德国的办事效率就是如此。分分钟让你崩溃掉。
2、德国人遵守规则
德国人对规则的遵守确实值得大书特书,前文已经提到,但是也说到了在生活中,德国人的规则意识并不是那么强烈。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夜深人静,有一个德国人静静地站在交通灯下,冒着大雪耐心地等待红灯的闪过,绿灯的来临……
很多人读到这里,几乎无不被德国人强烈的规则观念感动,甚至以此勾画出一副在德国生活的美好图景,并恨铁不成钢的用这个案例来直斥国人抱团过马路的低下素质。
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到了德国,你会发现,“光天化日”之下在奔流不息的车水马龙中闯红灯的德国人并不在少数。广为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屡见不鲜。反而是在当地的中国人,都能严格规则,绿灯亮起才会穿过马路。
3、德国人都很古板
很多人觉得做事一板一眼的德国人没有幽默细胞。至少,在电影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法国的喜剧,甚至以绅士风度为时尚的英国也有一些搞笑剧目,但是德国则不然。很少能看到德国人拍的喜剧。
不过,正如我们常见到的广告词:男人不止一面。德国人也不止一面。广为人知的是他们刻板的那一面,但是同样也有着幽默的那一面。
其实德国人的幽默由来已久,从格林童话到骑士传说,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俯拾皆是。而且,德国人最喜欢用笑话进行自嘲。
不过,德国人的这份幽默往往因为性格的因素,只是表现在朋友之间,而不是像英美法那样外显。用两位幽默讽刺作家的风格来表示的话,那么德国人的幽默是杰克伦敦式的,而美国的则是典型的马克吐温式。
4、德国保守,创新不足
德国人的保守低调在欧洲是出了名的,即便是放在世界,也是足以进入到前三的国家。可能正是因为这份保守,才使得当年希特勒能轻易上台。
不过,德国人的保守往往表现在对于传统的继承方面,如果据此就认为德国在创新方面毫无建树那就大错特错了。
众所周知,德国的高科技产品放在全世界都属一流。不少公司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依然能屹立不倒,试想它们只是小富即安,裹步不前又怎么能取得这么卓越的成就?
实际上,在传统领域,中国和德国相比,反而是我们的创新力度不够。但是在新兴行业之中,中国已经完胜德国。德国政府很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工业4.0计划的提出,其实就是为了实现德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来追赶已经领先的中美两国。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毕竟谁能傲立潮头,谁才能掌控未来。
5、德国人很独立
这其实是我们对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普遍观点。因为和我们18岁尚需要父母帮忙提供大学学费以及其他生活费用不同,18岁的德国人作为一名成年人,是需要搬出去独立居住,即便是上大学,也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赚取生活费或者干脆贷款。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德国年轻人都有这么一份魄力。
放在数十年前,这种情况确实很常见,然而千禧一代似乎早已经不太习惯这种方式。不少德国同学也在安然地做着啃老一族。东亚流行的宅文化同样横扫了西方社会。虽然相较于我们的孩子心理断奶的概率要低一些,但是也为数不少。
不过最终不少人是要被实在忍无可忍的父母扫地出门的。
6、德国人的家庭观淡薄
中国是一个讲究感情的社会,这种感情源自于各种关系的羁绊。而正是这些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复杂的无形联系。而作为契约社会的德国,则更喜欢一切治愈契约之下。所以我们认为和我们的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相比,德国人的家庭观念要淡薄得多。
这当然只是我们的误解。
德国大部分有名的企业比如家喻户晓的大众,宝马,博世都是百年家族企业。而且德国人对于各种孩子的生日,成人礼,开学典礼,还有传统节日都很重视。无论自己工作有多忙多累,哪怕冒着被辞职的风险,都会不顾一切放置一边,陪着孩子跟家人,衣着隆重一起庆祝。
德国家庭尤其是那种拥有历史的大家族,对于家族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对此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英国王室。
虽然这个有点特例的味道,但是确实代表了德国等西方国家大家族之间的关系。毕竟,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他们的家庭维持在一起,但又不像中国一样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杂事纷纷扰扰地纠缠在一起。每个人是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同样又有着自己的独立小家。小家之间牵扯的事情并不是很多,大家庭之间却有着共同的利益纠缠。
7、德国人的素质高
很多人仰慕西方,认为西方人素质普遍比较高,似乎在他们的幻想中,每一个西方人都自带了光环。这也是为何国内很多女孩,不仅不要彩礼甚至倒贴钱也要嫁给外国人的原因之一。
当然幻想毕竟是幻想。
德国的教育发达这一点毋庸置疑,就这个层面而言,他们的学识素养确实比我们国家要高的多。但是,正如日本人,虽然礼貌有加,但是却隔阂颇深是一样的道理。德国人同样懂礼貌知礼节,但是千万不要认为他们就是心地善良的绅士,是彬彬有礼的君子。
很多德国人同样利用外来留学生对德国情况的不了解,还有很多人对德国的盲目崇拜,做着各种肮脏的事情。
特别是中国留学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德语又不流利又不懂法律,而且中国人一向以和为贵,遇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很多德国人就利用中国人这一点逮着一个宰一个。
8、德国制造自带光环
德国制造曾经一度是质量上乘的代名词。如在中国辨识度最高的德国品牌,西门子和大众,就是人们心中质量的珠穆朗玛。
我们在引入德国技术的同时,也将德国标准作为很多中国企业衡量自身产品质量的标准之一。
德国制造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以及中国人,小到指甲剪,大到汽车。哪里都能看见德国产品的影子。许多厂家都以德国技术(不论真假)为卖点。而很多国人一旦听说是德国的技术,或者德国的品牌,对其的信任度就会上升。诚然,德国本土生产的很多产品的质量及科技确实具有优势。但是如今韩国企业在家电市场的强势崛起,让很多中国家庭有了新的选择,而经历了DSG故障、Siemens冰箱密封条等一系列事件后,很多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德国产品可能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
9、德国人对中国极为友好
这其实是很多极力营造的一种假象而已。
实际上和日本一样,德国也是一个极为排斥外国人的国家。
据明镜报5年前调查数据显示:60%的德国人对外国人是排斥的,但并不敌视,也就是不接触、不打交道;30%的德国人严重仇外,似乎外国人要么不是乞丐就是小偷;5%的德国人没有感觉,无所谓外国人德国人;只有不到5%的德国人对外国人友好。
这个可能和默克尔上台后大肆接纳中东难民有关。
很多中东难民到了德国后,并没有按照德国政府的意愿做一个安分守己为德国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公民,反而是一方面继续保持了原本的信仰,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制造各种事端。
年到年,德国重大刑事案件以每年48%的速度飙升,而这其中,和难民有关的案件占到了90%左右。
不过疫情之后,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总体趋向为正面。特别是在德国年轻一代中的“中国粉丝”越来越多。调查称,在18至34岁的德国人中,“中国粉丝”所占比例最大。他们中将近一半的人(46%)对北京的好感高于华盛顿。因为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说,东方才是未来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