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陆军已兵临城下,为什么苏联还
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苏联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尽管苏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喜欢阅兵的国家,他们差不多每隔两年就会进行一场阅兵仪式。但年的这场阅兵,却牵动了无数苏联人的心。因为此时此刻,横扫欧洲的德国陆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莫斯科红场阅兵)我们知道,阅兵一般都是在和平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也主要是“秀肌肉”。但是这时候如此危急,正该是苏联“出拳”的时候了,为何却还要这么不慌不忙地“秀肌肉”呢?
早在年,德国闪电入侵波兰的前几天,德国刚刚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说起来,这个条约的签订,实在让苏联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哪怕德国在欧洲已经闹翻了天,甚至连强大的法国都已经被德国陆军踏平,苏联也只能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却根本无力阻止德国的侵略。
随着德国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希特勒突然发动了谋划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集结万大军,向苏联发动了闪电袭击。
由于事发突然,再加上德国陆军强悍无匹,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初期,苏联军队一路溃败。而德国陆军则是长驱直入,除了在列宁格勒遭遇顽强的阻击之外,其他各条战线上,德军均是一路凯歌高奏。整个德军平均深入苏联国境,达六百公里。
年10月,德国陆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首都,其战略地位和政治地位远超一般城市。假如莫斯科被德军攻破,将使得苏联军队的士气遭受重创,之后的战斗极有可能兵败如山倒。除此之外,德国也完全可以在莫斯科建立傀儡政府。这样一来,苏联国内与斯大林在政治上对立的官员,以及一些反对斯大林的普通民众,极有可能倒向德国一边,苏联的实力将会被进一步削弱。
显然,此时的苏联,确实已经危在旦夕。
(斯大林)作为苏联的领袖,斯大林当然很清楚莫斯科意味着什么。
尽管他的部下早已经规划好了一条前往古比雪夫的撤离路线,并且斯大林的专车以及专机和护航队,也进入了二十四小时待命状态,但最终,斯大林放弃了逃离,留在了莫斯科,他要鼓舞苏联红军的士气与精神。
士气与精神有多重要?让另外一支“红军”来告诉你答案。
就在几天前,“红军”利物浦对阵巴塞罗那的欧冠半决赛中,首回合利物浦0比3惨败在诺坎普,几乎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翻盘。然而在次回合的比赛中,安菲尔德球场五万多名球迷,依然纵情高歌拼命呐喊,他们没有放弃希望。而“红军”队长亨德森在上半场重伤的情况下,选择了在中场休息时打上封闭针坚持作战。
球迷为什么如此疯狂?亨德森为什么要冒着职业生涯报废的危险坚持比赛?因为他们知道,拥有士气与精神的利物浦,是不可战胜的。
最终,利物浦将士上下一心,以不惜命的奔跑,上演了惊天大逆转,总比分4比3战胜了巴塞罗那,傲然挺进欧冠决赛。
亨德森是利物浦场上的精神领袖,正如斯大林是整个苏联的精神领袖一样。如果精神领袖都提前出逃了,那么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将会怎么想?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最终,斯大林不但留在了莫斯科,而且还坚决地举行了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
他在仪式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鼓励红军和莫斯科居民,要坚守城市,为全世界被法西斯奴役的人民,打一场伟大的保卫战争。
这场阅兵,极大地鼓舞苏联军民的士气和精神,更坚定了他们誓死保家卫国的信念。而随着苏联远东援军源源不断地赶到战场,他们成功地将战争拖入了地狱一般的严冬。
三十年不遇的寒冷冬季,给德军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苏联人最终成功保卫了莫斯科,这也为后来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假如没有这场红场阅兵,提振精神,坚定意志,也许故事又会是另一个结局了。
(参考资料:《东进: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