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为什么叫作德意志
如今在一些军事历史类的文章或视频中把希特勒统治下的纳粹德国戏称为“德三”。这是因为当时的德国自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为什么要叫做“第三帝国”呢?在此之前是否还存在第一、第二帝国呢?其实德国历史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帝国同我国把古代一些王朝进行断代划分是一样的道理: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就分为西周、春秋、战国;汉朝分为西汉、东汉、蜀汉;晋朝分为西晋、东晋;宋朝分为北宋、南宋。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也有类似的断代划分。
比如日本历史上就有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这样的划分。只不过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更喜欢用地理方位名称作为区分标签,而西方人则更爱用数字作为区分标签:波兰把历史上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称为第一共和国;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独立的波兰共和国称为第二共和国;把年政治剧变后的波兰共和国称为第三共和国。法国历史上则先后存在过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第五共和国。
现代德意志民族是由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如今“日耳曼”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日耳曼人是指以德语为母语的民族(包括如今的德国、奥地利、瑞士);广义的日耳曼人正是“日耳曼”一词最初的定义——指的是古代罗马帝国口中的三大蛮族之一。当时罗马帝国称生活在罗马疆域之外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为欧洲三大蛮族。这其中日耳曼人是古罗马人对生活在莱茵河、易北河一带的民族的统称。
古代的日耳曼人一个非常庞大的族群概念——正如斯拉夫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罗斯人、波兰人等不同民族一样:在日耳曼人这一概念之下囊括了法兰克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萨克森人等等。公元3世纪以后日耳曼各部落如潮水般涌入到罗马帝国境内:西哥特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东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继续在昔日罗马的领土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这其中法兰克王国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历史舞台的主角。法兰克王国在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的疆域囊括了今天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家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公元年8月查理曼大帝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签订条约正式瓜分了查理曼帝国的疆土。根据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年-年)、中法兰克王国(年-年)和东法兰克王国(年-年)这三个国家。
这三个国家经过公元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成为后来的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三个国家的雏形。日后的德意志正是由东法兰克王国演化而来:东法兰克王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进一步分化形成了许多公国——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萨克森、士瓦本、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等等,其中最大的就是萨克森。正是这些公国共同构成了日后的德意志地区。由于这些公国彼此之间的牵制使德意志形成了特殊的选帝制度——德意志皇帝是由各公国共同选举出来的。
首开这一先例的正是萨克森公国的亨利一世公爵。这位亨利一世有一个“捕鸟者”的绰号(据说是因为他时还在专心致志地捕鸟)。然而亨利一世在加冕时拒绝了涂油礼,因此他的王位一直没能得到教会的承认。严格意义上此时的德意志还只是一个王国,而不是一个帝国。亨利一世终其一生的头衔不过是德意志国王(king),而且还是未获教会承认的king,可不是德意志皇帝(emperor)。真正意义上第一位戴上德意志皇帝这一桂冠的是他的儿子奥托一世。
公元年奥托继承了亨利一世的萨克森公爵之位,与此同时他作为德意志最大公国的君主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德意志国王。在当时的德意志国王可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神圣君主——充其量就是各路公爵在实力势均力敌之时推出来充门面的人物。就在奥托继位的第二年他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就联合巴伐利亚、洛林等地的贵族造反作乱。这时奥托异常清醒地意识到:贵族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巴伐利亚、洛林这些大贵族们上架空王权,下有心吞并其他中小贵族的封地。
这就给王室利用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提供了良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奥托同贵族结成了反对大贵族的同盟。尽管这些中小贵族实力有限,可加起来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更何况背后还有身为国王的奥托的鼎力支持,于是他们很快就镇压了反对国王的大贵族叛乱。公元年奥托一世改传统的公爵世袭制为国王任命制。奥托在成功解决内忧之后开始着手应对外患。东面的马扎尔人是这一时期德意志面临的最大外患,而这一时期奥托也致力于向东欧扩张。
公元年奥托迫使波希米亚(今捷克)公爵对自己称臣纳贡。这样一来奥托的领地就和马扎尔人的地盘直接接壤了。公元年马扎尔人主动发起入侵。公元年御驾亲征的奥托在莱西费尔德战役中率领德意志和波希米亚联军几乎全歼了马扎尔骑兵,因为此战他被尊称为“伟大的奥托”、“祖国之父”。奥托还为后世的德意志开创了一项传统:每个有作为的德意志国王都要进军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这一传统肇始于公元年:这一年受到意大利城市贵族威胁的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向奥托求援。
奥托闻讯之后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并很快平了罗马的叛乱。公元年2月2日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奥托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意志由王国正式升级为帝国,因此德国历史上也称神圣罗马帝国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奥地利、瑞士、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意大利北部地区、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这个庞大的帝国曾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欧陆秩序的主导者。
可德意志第一帝国始终未能解决国内诸侯权力过大的问题。年德意志第一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发表的黄金诏书进一步确认了地方诸侯的自主权。从此德意志的分裂局面愈演愈烈。到了年德意志境内出现了个公国、侯国、贵族领地、骑士领地割据一方的现象。各路诸侯领地在当时欧洲宗教改革的大环境下各自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教派。也就是在年有史以来第一场几乎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沦为了主战场。
战后欧洲列强制定了旨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这一体系之下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被固定下来。分裂的德意志自然无法与新兴的英、法等国抗衡。尽管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正式国名是神圣罗马帝国,然而伏尔泰却说:“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帝国”。这时的德意志第一帝国尽管保留着帝国的名号,实际上已彻底沦为各路诸侯势力的松散联盟。这时德意志皇帝的头衔也逐渐落入当时势力最强大的德意志诸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同时身兼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皇帝。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迫于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压力而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至此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历史彻底画上句号,从此德意志各邦国连名义上的共主也不复存在。长期以来德意志只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从来都没形成过统一的民族国家。德意志大地上曾存在过的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邦国在经历拿破仑风暴的洗礼后经过整合形成了34个邦国。
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和奥地利从34个邦国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希望统一德意志的两个邦国。奥地利的优势在于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然而奥地利国内民族成分极其复杂且缺乏足够的凝聚力维系。普鲁士则抓住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成为德意志诸邦中工业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与此同时夹在二者之间的诸多德意志小邦则试图缔造一个政治经济体系的德意志共主邦联。年普鲁士拉拢奥地利以收复德意志失地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为名对丹麦作战。
战后普鲁士与奥地利签署条约分别管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年6月14日普鲁士为了统一德意志又发动了针对奥地利的战争。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的胜利使奥地利从此排挤在德意志之外。年1月18日在普法战争中获胜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以普鲁士为核心的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此形成。德意志第二帝国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当时德国的领土面积约为.54平方公里(不含殖民地)、人口约为万。
搭上工业革命快车的德国只用了40年时间就走完了之前英国用80年时间才走完的工业化路程。20世纪初在工业产值上已超越老牌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工业实力的提升也使德国的军力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膨胀。一战爆发前德国的陆军实力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拥有81万陆军的德国还拥有克虏伯这样的世界一流军工企业。这一时期已跃居到世界第二位的德国海军也对位居世界第一位的英国海军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崛起时世界已基本上被英、法等老牌列强瓜分完毕。
这时的德国强烈要求按实力重新在全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德国的野心与英、法这些老牌殖民大国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最终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在一战中的盟友主要是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这些羸弱的角色。一战打到后来几乎变成了德国以一己之力单挑英、法、俄、美等其他所有世界主要强国。越来越不利的战局大大激化了德国内部矛盾:年11月4日德国基尔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
年11月28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至此德意志第二帝国退出历史舞台。威廉二世退位后德国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政府与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使德国损失了将近1/7左右的领土和所有海外殖民地。另外德国还需要向战胜国赔款亿金马克(分30年付清并支付利息)。德国位于莱茵河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公里以内不许德军设防。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的规模内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
一战后的德国就长期处于这种在领土、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的凡尔赛体系束缚之下。到了年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开始从美国纽约股市迅速向全球蔓延。在一战后背负了沉重赔款压力的德国还没来得及从本国通胀中缓过劲来就又遇到了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如此雪上加霜的局面使德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一落千丈。这时德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对内摆脱经济危机、改善生活状况;对外解除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从而提升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鼓吹种族主义——以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生为号召吸引了人们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