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德国独特的启蒙气质

在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前,德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大小个左右的封建小邦,每一个小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其中只有普鲁士王国比较强大,政治经济实力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手里。这就决定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必须依附于封建贵族,他们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思想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形成了他们“庸俗市民”气质。

尽管这样,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在逐步发展,促使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觉醒,滋长了民族爱国思想,增强了反对封建割据、争取民族统一的情绪和要求。这时的英国、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启蒙运动都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在英、法等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德国知识分子也开展了反封建、反神权的启蒙文学运动。

在德国文学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了席勒和歌德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歌德更是成为了继荷马和莎士比亚后的第三位欧洲文学里程碑式的人物。

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席勒出生于军医家庭。青年时期的他热情地读着卢梭、莱辛、歌德的作品,受到鼓舞,后来创作了著名的剧本《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反抗封建专制、争取自由解放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

他的《强盗》是一部反封建专制暴政的作品。卡尔·穆尔放荡不羁,曾请求父亲穆尔伯爵宽恕自己,但弟弟佛朗茨为了独吞家产,唆使父亲与卡尔断绝关系。卡尔啸聚绿林,劫富济贫。佛朗茨这时还想霸占卡尔的未婚妻,卡尔率群盗救出父亲和未婚妻,佛朗茨自杀身亡。未婚妻要求卡尔放弃强盗生活,但群盗们都反对。最后卡尔杀死未婚妻,自己也不愿再做强盗,便去官府自首。

他的作品《强盗》扉页上写着:“打倒暴虐者!”作品中还引用希腊名医的箴言:“药不能治者,以铁治之;铁不能治者,以火治之。”

在《阴谋与爱情》里他主要叙述了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平民姑娘露伊斯,这时瓦尔特出于政治的需要,要斐迪南与他遗弃的情妇结婚,他自己则要与一个贵族女子结婚的故事。最后,悲剧以斐迪南误信谣言毒死露伊斯、自己也自杀身亡而告终。

席勒在作品中宣扬了自由、平等思想,展现了市民阶层为此而进行的斗争遭到了残暴的封建专制、阴险的宫廷政治的摧残的现实,痛斥了封建政治的恶行。

《阴谋与爱情》

他认为,人只有在审美的艺术活动中,也就是在游戏活动中,感性和理性、主体和客体、个人和社会、本能要求和伦理要求这些对立才能得到统一,达到真正的自由。

《威廉·退尔》是席勒逝世前一年完成的一部五幕诗剧。时值拿破仑大军压境,他借用14世纪瑞士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者的故事,号召人民为祖国的自由而战。这是一部具有高度现实意义的爱国主义作品,全剧结构完整紧凑,紧张的戏剧冲突和浓郁的抒情场面交替出现,表现席勒的创作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的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典型代表作。

年2月初到3月份,激情澎湃的歌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对话体小说。在书中,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纯洁多情、热爱自然的青年。他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城,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心里满怀着对自然、对人类的无限之爱。不久,他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绿蒂已经订了婚,再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7月,绿蒂的未婚夫回来了,维特终于从美梦中惊醒。他的理智告诉他离开但他却总是徘徊。以前纯真的天趣,已远远离去了;他的内心矛盾复杂,情感与理智冲突激烈;他认识到了爱情遇到现实无奈和无力,却没有力量自我超脱,最终他选择了自杀。

《维特》一出版,很快译成英、法、意、西等二十多种文字,有些国家还出版了几种不同的译本。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并且是引发所谓的阅读热的因素之一。还在青年中间掀起了一股维特热,他们穿上维特式的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讲着维特式的话,模仿维特的一举一动,极少数人甚至仿照维特的自杀方式,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股热浪不但在德国流行一时,还波及到英国、法国、荷兰和北欧诸国。

维特

歌德比希勒幸运很多的是,他的创作生命比很多作家的生命都长。从青年时期情感的抒发到晚年对于事物的观察,用歌德自己的话来说,他的诗歌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断片”。

尽管一开始他的思想有保守性和妥协性,但是时间厚待了他,他的思想在人生的进程中慢慢沉淀了下来。他的诗歌在思想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作家,他的诗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影响了德国整个19世纪的诗歌。

《浮士德》是歌德的创作顶峰。《浮士德》这部书从狂飙突进的年起笔到年全部完成,将及60年之久。从年第一部脱稿到晚年集中力量写第二部,中间也有20年的时间。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关于浮士德的传说,描述浮士德一生发展的道路,与一切困难和障碍搏斗,克服了内在的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得到了“智能的最后的断案”。歌德描述浮士德经历了5个阶段的悲剧,第一部主要是知识悲剧和爱情悲剧;第二部包含了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

歌德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这本书,把“先人的灵魂”和“贴近凡尘的爱欲”刻画细致生动。他没有选择折磨人,而是鼓励人。在《浮士德》全书的末尾浮士德坠入了魔鬼的陷阱,上帝遣天使们高唱“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他是人类积极精神象征的内涵,所谓的浮士德精神,也就是所谓的浮士德精神,就是志向远大、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

这也是歌德自己理解的启蒙的真正内涵:一个人准备为某种原则或某种确信而牺牲的精神状态,一个永不会出卖信念的精神状态,一个为自己的信仰甘受火刑的精神状态。

《林月刊》征集“什么是启蒙”这个问题的时候,著名哲学家、柯尼斯堡大学教授伊曼努尔·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启蒙就是人类摆脱咎由自身的不成熟状态的过程。不成熟状态是指不经他人的引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性;咎由自身是说不是因为缺乏理性,而是因为缺乏决心和勇气导致不经他人的引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性的状态。拿出勇气,使用自己的理性!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