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外长里宾特洛甫是个怎样的
李三万
摘要:从年开始担任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从年开始担任纳粹德国外交部长的里宾特洛甫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里宾特洛甫,全名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年出身在德国一个军人家庭,他早年曾在军队里担任基层军官,后来退伍经商,卖过德国啤酒,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到外交官的精明与睿智,反而更多的是具有商人的市侩和狡黠。
里宾特洛甫自己的家族地位并不高,但他之所以在名字中有德国贵族专用的“冯”,那是因为他娶了一个贵族的媳妇,还过继给拥有贵族头衔的姨妈,从而拥有贵族专用的“冯”前缀。
里宾特洛甫在年加入纳粹党,也算是纳粹党的元老了,入党以后颇受希特勒的重用,成为希特勒的外交顾问。在年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裁军事务代表驻国际联盟大使,正式开始了职业外交官的生涯。
在年8月,里宾特洛甫出任德国驻英国大使。在担任驻英国大使的两年任期中,里宾特洛甫很不受英国人待见,英国首相张伯伦评价他“不是一个好家伙”,张伯伦有事更愿意发电报给英国驻德国大使,让英国大使联络德方,而不是就近在伦敦找里宾特洛甫。这让里宾特洛甫大为光火。在一次觐见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时候,他居然右臂伸直,高喊一声“嗨希特勒”,来了个纳粹礼,被英国外交界视为丑闻,并向德国政府提出抗议,也许是自己没有受到相应的礼遇,里宾特洛甫在给希特勒的报告里认为:英国与德国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并将英国描述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可以说,在两年的驻英大使期间,里宾特洛甫几乎是一事无成。
年11月,作为德国特使里宾特洛甫在柏林与日本代表谈判并签署《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年10月,里宾特洛甫又和意大利在进行谈判后,说服墨索里尼也在该协定上签字,最终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三国轴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策源国就此结盟,轴心国阵营也就此形成。
里宾特洛甫极为觊觎外交部长这个职务,经常向希特勒打小报告,构陷当时的外交部长纽赖特。由于和日本意大利结盟有功,年2月4日,里宾特洛甫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终于做上了他梦寐以求的这个外长职务。
在德国外交部为他上任举行的酒会上发生了有趣的一幕。当时的日本驻德国武官阿和马问当时中国驻德国武官桂永清:“你是代表那个中国政府?”当时,伪满已经成立,日本没有承认,但却积极鼓动德国承认。桂永清回答“我代表的是贵国承认的那个中国政府”。阿和马讨个没趣,怏怏而去。见到这一幕,里宾特洛甫大笑不止。
总的来说,里宾特洛甫能力还是有的,他一生当中最大的“功绩”是促成苏联和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在他的斡旋之下和苏联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对波兰瓜分的秘密协议,毕竟是商人出身,擅长对手讨价还价,以取得最佳成果,应该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大的赢家当然是德国,然后是苏联,最倒霉的是英法,而波兰不过是祭品而已。
里宾特洛甫另外一个功劳就是在年6月,和英国就海军发展问题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英德海军协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可以名正言顺地达到英国舰队的35%,从而彻底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和约》的束缚,被希特勒称赞为“起到了大炮都无法代替的作用”。
里宾特洛甫自诩为“比俾斯麦更伟大的外交部长”。但他始终不是希特勒核心决策圈的心腹,他更多地是执行者而为决策者,当然希特勒还是比较信任他的。希特勒真正的心腹比如戈林、戈培尔、希姆莱(都是希特勒的接班人)等人都十分厌恶里宾特洛甫,他们几次都想把里宾特洛甫弄下台,但始终未能如愿。可以说,里宾特洛甫一直就是一个外围的高层官员。到年4月,德国即将战败前夕,里宾特洛甫这位外交部长已经意识到第三帝国大势已去,随即就溜之大吉。但战后,里宾特洛甫还是被英军抓获,并被送上审判台。
实际上,并不是希特勒决策圈的核心官员,也不是高级军事将领,里宾特洛甫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判死刑的,再说,外交官还有豁免权。里宾特洛甫本人和律师也紧紧咬住这一点不放:,所有重要的决定都是希特勒亲自做出,而里宾特洛甫却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和忠实执行者,而且他从事的是外交工作而非战争本身。但辩护没有得到法庭的采纳。反而认为里宾特洛甫作恶多段,不可饶恕。
法庭认为里宾特洛甫支持纳粹犯罪计划的执行,尤其是灭绝犹太人的计划。此外,他还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明显与希特勒以及其他被告进行了密切合作。里宾特洛甫之所以心甘情愿为希特勒效劳到底,是因为希特勒的计划和政策与他本人的观点相一致。结论就是:法庭认定起诉书四条罪名全部成立,判定里宾特洛甫有罪,并判处绞刑。但是现在分析,里宾特洛甫作为外长知道美英法苏和德国外交谈判之间的所有核心机密,判处里宾特洛甫死刑很有点杀人灭口的味道。
有种说法,凡是里宾特洛甫签订的条约,都被他亲手撕毁了,这显然不是事实,最起码轴心国的钢铁同盟条约他就没有撕毁。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他跟英国谈下来的德国可以有英国35%吨位的海军条约,跟苏联谈下来的瓜分波兰,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过这些东西,恕我直言,只是彼时彼刻他在那个位置而已,当时能做到德国外长的人,应该都会签署类似的国际条约和协议,性质和内容差别也不会有本质区别,所以我认为这些东西里面,并不能看出里宾特洛甫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很多人为他叫屈,说他所执行的外交政策,都是具体执行希特勒的指令,由他来背锅,真冤枉他了。
这就是没注意到里宾特洛甫从年起,一直担任着希特勒的外交顾问,不能忽视里宾特洛甫在外交这一领域上对希特勒的影响,以及他本人对希特勒的影响。诚然,从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整个欧洲彻底撕破脸,大家刺刀见红,已经没有传统外交手段发挥的空间,德国外交对当时的欧洲大陆,作用是急剧减小的,但这时的里宾特洛甫自己也并不愿意闲下来,他积极向外宣传纳粹理念,积极参与制定消灭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计划,还和希特勒讨论过组建航空网络,准备在德国统一世界后,可以借助飞行器来让地球变小,方便德国控制更大的疆域,提高行政效率。
这就是说他同时插手了戈培尔、希姆莱和坚持一切会飞的都应该归他管的戈林元帅的禁区,引起这三位大佬的极大反感。戈林公开称里宾特洛甫为“肮脏的小香槟酒贩子”,戈培尔则不无刻薄地说:“他的名字是用金钱买来的,钱财是通过婚姻获得的,官职是靠诈骗弄到的。”在当时的德国,得罪了这三位,还照样可以过得挺滋润的,除了里宾特洛甫,还有谁?!这也说明了他与希特勒之间,有着难以想象的牢固关系。那么我们也不妨倒过来回顾一下希特勒的神操作;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政治和经济,政治统一思想,经济保障后勤底线和发展上限,这就解决了国内问题,而外部环境,就取决于外交和军事,这二者相辅相成,本身并没有先后大小之分,而是看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决定偏重外交解决还是军事解决,通常来说大家还是更愿意选择外交解决方案,相对来说外交解决总比军事解决代价要小,即使像希特勒那样,早已知道最后必须动用军事手段,早期也可以利用外交手段来掩饰目的、争取军事准备的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的军事神话,是如此的辉煌耀眼。而之前的外交难道就没有眼花缭乱?进兵苏台德地区,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瓜分波兰,一次次兵不血刃的挑衅英法底线,仅凭外交手段就把这两家老牌帝国逼到墙角,颜面尽失,也依然不敢主动出手。这一系列外交手段,实施起来所需要的准确预判和勇气,一点都不比后来德国军队横扫欧洲大陆所需要的少,而希特勒在从政之前,是从未接触过外交事务的,这些极具冒险倾向的大胆外交预判,也绝非那些成熟靠谱的外交人员敢于做出来,那么,就只有希特勒的外交顾问里宾特洛甫,会提出这中让希特勒中意的,大胆冒险踩着线行动的外交政策,而执行之后,英法和苏联的反应,也都如同里宾特洛甫的大胆预判一样,所以这才是即使后来整个欧洲撕破脸抛弃外交手段,里宾特洛甫作用降低后,整个德国核心决策圈除希特勒之外,都在给里宾特洛甫下烂药时,希特勒依旧赞叹里宾特洛甫是“俾斯麦第二”,和里宾特洛甫被捕后,作为德国高层文官,第一个被绞死的关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