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价格战与周期光伏赛道的高景气与一地
编者按: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全球疫情反复无常、经济高低起伏、通胀愈演愈烈;金融市场更是大起大落,昔日的价值股如地产、互联网、生物医药、教育,甚至白酒,一个个被轮番重锤,与此同时,新生的力量也在蓬勃崛起,以电动车、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成功接棒,成为股市里最耀眼的明星。
时代切换、新旧交替,是贯穿整整一年的主题。酸甜苦辣也好,喜怒哀乐也罢,身处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社会民众还是股市投资者,这一年来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年终岁末之际,格隆汇特别推出了《年终特稿系列》,和大家一起回过头再细细品味我们共同走过的这一年。
本文是本系列的第十三篇《内卷、价格战与周期:光伏赛道的高景气与一地鸡毛》。
如今,站在新旧能源替换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绕不开光伏这条赛道。
过去一年,二级资本市场见证光伏赛道的火热。年内,光伏ETF一度累涨85.8%,硅片双巨头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一度分别累涨83.3%、.56%,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一度累涨约96%,太阳能电池厂商爱旭股份则累涨.8%。
这条产业链上仿佛各个环节都在享受着来自时代潮流的推动力,但个中冷暖,却只有自知的份。这一厢,硅片新老玩家纷纷忙着扩充产能,上游硅料供应商凭借硅料价格上涨赚的盆满钵满;另一厢,电池片、组件企业却饱受涨价之苦,光伏发电站对于装机也不再积极。
持续一年的涨价潮下,复杂纠结的不仅仅是光伏这条产业链,还有诸多投资者们。招商证券首席在社交网络上吐槽光伏行业“投资真累”言犹在耳,下半年不少光伏企业的股价也在震荡中下行,中间还夹杂着美国海关“暂扣令”等扰动的声音。
光伏还是一条高景气度赛道吗?明年的硅片价格战是否会愈演愈烈?在涨价潮与价格战交棒接力下,谁会是赢家,谁又会是输家?我们回溯过去一年光伏赛道的起起伏伏,发现冰与火之歌正在奏响。
1
涨价潮与内卷
年,光伏赛道的涨价潮从年初持续至年尾,从产业链上游的硅料蔓延至下游的电池片与组件。其中,硅料价格飙涨尤甚。PVinfolink报价显示,截至年11月17日,多晶硅致密料价格涨至元/kg,年内涨幅达到.2%。
价格是由围绕价值的供需关系决定的。硅料价格大幅上涨,自然是上游硅料与中游硅片之间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错配。
去年12月,在全球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宣布力争于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双碳”政策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加之,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使用光伏发电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两相刺激下,光伏赛道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一边吸引新玩家进入,一边刺激老玩家扩充产能。
这条产业链上,上游硅料生产环节对技术、投资、安全监管等方面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准入门槛较高。下游光伏电站,属于前期投入大的重资产行业,而平价上网的推行,又限制了利润空间,进而削弱了新玩家进入的兴趣。
中游的硅片环节,因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产能扩张快,成为了各路玩家涌入的重灾区。据Solarzoom数据,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前十大企业合计扩产硅片达到.2GW。该机构预测,这一数据截至今年第四季度将达到.7GW。
行业的高景气导致硅片环节内卷严重需求过剩,而硅料与硅片在生产产能上的差距,则在进一步加剧这种供需失衡。
硅料的扩产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产能爬坡需要3至6个月,整体产能释放约需要两年时间。而硅片的产能周期却只需要6个月。在今年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限电也成为了制约硅料生产的一大因素。作为生产硅料的最大成本,电力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5%。
而偏偏,硅料生产是一个投资强度很高的行业,较高的折旧费用,降低了硅料厂商在平时储备产能的意愿。没有产能储备的硅料行业本身扩充产能就慢,即使加足马力扩产能,在今年过于旺盛的需求面前,也难免捉襟见肘。
2
价格战与巨头博弈
行业内卷导致的涨价潮下,有赢家,自然也有输家,但随着内卷进程的推进,可能都是输家。
今年是硅料企业丰收的一年。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硅料龙头老大通威股份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47.42%;其归母净利润达到59.45亿元,同比大增78.38%。其销售毛利率今年也是陡然上升,第三季度达到25.57%,创下近5年来单季度最高记录。
上游吃饱,中下游却食不果腹。硅片龙头老大隆基股份便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前三季度,隆基实现总营收.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实现归母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仅增长18.87%;毛利率分别为23.21%、22.73%和21.35%,持续下跌。
最惨的莫过于电池片与组件行业。光伏产业链条的终端是各发电站,因为平价上网,各个发电站对于成本异常敏感。上游硅料涨价层层传导下来,面对较为强势的发电站,留给电池片与组件的提价空间变得非常有限。
今年前三季度,太阳能电池龙头爱旭股份营收增速为78.99%,而归母净利润增速却同比大减.25%。组件企业东方日升营收增速为19.93%,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5.33%。因为利润承压严重,爱旭股份甚至在今年6月诘问部分上游硅料与硅片企业故意囤积货物、制造短缺假象。
即便电池与组件企业打落牙往肚里吞,利润一再承压,今年光伏行业的涨价潮还是挫伤了下游发电站的装机积极性。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年1-10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3.96%,距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的全年55-65GW的新增装机量还有不小的距离。
下游新增装机是最底层的需求,不及预期反过来其实抑制了整个行业的增长。中游无尽内卷,最后结果可能是把整个产业卷成一潭死水,任何环节都休想从中盈利。
年尾,隆基股份率先进行硅片降价,降价幅度为7.2%-9.8%。两天后,另一硅片龙头中环股份也相应降低了硅片价格。隆基产能最大的硅片,中环降幅高达12.48%,并且新增隆基没有的.2硅片。中环有意针对隆基的降价策略,让不少投资者嗅到了硅片价格战的味道。年关将至,昨日,中环再度调低硅片价格,价格战的火药味更浓了。
隆基中环你来我往相继降价,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短期内,利润承压是必然。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是盘活整个光伏行业的一步棋。
通过打价格战,隆基中环让利于下游电池片组件企业,最终刺激光伏发电站新增装机需求。同时,压低硅片价格,打击新玩家进入或者扩充产能的野心,降低中游硅片企业对上游硅料的需求,以降低硅料的价格。
对于中环股份来说,价格战还有帮助其扩大旗下硅片市场份额的作用。隆基与中环的大尺寸硅片之争由来已久,两者关于大尺寸硅片是否更能降本增效也一直争论不休。上半年,主打硅片的隆基与主打硅片的中环各自联合其他光伏企业,分别组成“M10”联盟与“W+光伏生态”联盟,抢夺市场份额。
中环不会忘了在上一轮拥硅为王的周期里,隆基是如何凭借押宝单晶硅技术路线实现市场份额的弯道超车,如今硅片价格战来临,中环乘势通过低价继续扩充硅片市场份额也在情理之中。
年,硅片大概率会继续内卷,但是这次不是在产能上,而是在价格上。隆基“硅片-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布局,或许会帮助其平抑产业链上价格的波动,但光伏毕竟是卷垮过国内首富的行业,背后的惨烈,可想而知。
3
能源趋势与周期
尽管光伏行业内卷严重,这依然是新能源领域里螺旋上升的渠道。
在今年光伏企业忙着内卷的大背景下,国内光伏业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1月,美国与荷兰对隆基股份出口的部分组件实施了“暂扣令”,并引发了国内资本市场对于隆基等光伏企业是否会遭国外进一步打压的担忧。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又何尝不是海外各国对于中国光伏行业崛起的焦虑。事实上,全球各国加码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自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便立即重返《巴黎协定》,并宣布在光伏产业上加大投入,给予相应的资金、税收、基建与劳动力上的支持。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今年1-9月,美国新增装机20.4GW,同比增加41%。
东吴证券预计,在一些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海外其他国家如印度、日本、波兰等国家在明年第一季度将出现抢装潮。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还宣布将年的光伏发电目标由GW提升至GW。
国内方面,风光大基地一期97GW的项目已于今年10月开工,二期的项目于12月开始申报,计划于年建成并网。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昨日,国资委引发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中央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
从国家战略意义上而言,光伏是各国新能源战场上不能丢掉的阵地,这条赛道的景气度依旧。出于竞争优势而言,光伏也是中国能够拿得出手与海外国家抗衡的行业。
因为光伏发电的敌人是传统能源,只有实现更低的发电成本,才能够完成替代。光伏企业的终极KPI就是如何更多地实现降本增效。在这一方面,国内已经领先国外,无论是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还是通过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实现。
纵观国内二十年光伏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国内的光伏行业就是在周期中前进的。
无论是十几年前以无锡尚德、江西赛维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太阳能军团”,在政策的吸引下,往产业链上下游无限扩张,最后在08年金融危机与欧美“双反”双重打击下,内卷出局;还是年金太阳工程项目中,为骗取补贴,光伏企业涌入,最后一地鸡毛;亦或是,16年单晶硅与双晶硅技术之争,隆基携手中环双寡头崛起。
每一次内卷,都意味着光伏行业格局重新洗牌。但国内的光伏行业恰恰也是在这样的周期中,完成技术的革新与产业链的升级。可以说,周期是光伏行业的呼吸,而内卷其实也是无需大惊小怪的常态。
大趋势下上升,小环境中震荡,年的光伏赛道或许会经历一番波折,但长坡厚雪四个字依然配得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