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日军事力量对比,为何德国陆军强海军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www.yushiels.com/m/二战德国比日本强大得多,为何海军却比日本落后一大截?这个问题要客观地评价,虽然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打出了战绩,但德国海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看,到年5月德国投降,仍有多艘潜艇浮出水面,要不是德国把二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放在陆地闪击战上,专心发展海军的话,欧洲海战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首先,日本是靠海军起家,而德国却是优先发展装甲打击力量。虽然日本对外扩张历史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以前,但真正让日本强大起来,却是年的甲午战争,是清朝北洋水师让日本海军扬名立万。年,日俄战争以后,进一步奠定了日本海军在对外扩张中的支配地位,到年12月7日突袭珍珠港,日本海军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其航空母舰及潜艇的进攻力量在亚洲首屈一指。如果说日本优先发展海军,是其地理岛国环境决定的,那么,二战德国优先发展陆军打击力量,却是德军统帅部扩张野心和闪击战打击理论的高度融合所致。就二战日本和德国的整体作战能力来讲,日本稍逊一筹。但就海军打击力量来讲,日本的航空母舰比德国多,但潜艇作战并不一定是德军的对手。而就陆军作战能力对比,德军又甩出日军几条街。从这个层面讲,二战德国的扩张路径是以陆路进攻为主,除英伦三岛外,德军的装甲闪击战都可横冲直撞;而日本却不能,他想对外扩张,除了占领朝鲜半岛从陆路进攻外,其它路径必须依靠发展海军打击力量。所以,所处战场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两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也各有千秋。其次,日本军事力量起步早不受约束,而德国重新武装需要时间和空间。翻开二战德国的侵略扩张历史,从德军统帅部年上台到年战争结束,满打满算也就12年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德国能够成为一支欧洲劲旅,除没有登上英伦三岛外,德军的装甲铁蹄几乎踏遍整个欧洲,其战斗力可谓强悍至极。但德国海军和空军的打击能力还是有限,在英美盟军面前,英国的先进雷达技术和充足的补给,击败了德军的钢铁意志。而就地面进攻来讲,德军的闪击战也因屡屡受补给和战争潜力影响,最终大败而归。德军的失败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以装甲为主的闪击战,从年组建成军到战争打响,就那么点时间,无论是作战半径还是后勤补给,一系列的滞后难题都未解决,匆匆展开的闪击战从一开始注定就是失败的。另一方面,闪击战的打法太单一,离了装甲坦克就打不了仗。与日军展开白刃战不同,德军很少拼刺刀短兵相接,多数都是依靠装甲坦克打头阵,客观上讲,这也制约了发挥战场的主动性。而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却不一样,一战后日本作为战胜国,不仅在亚洲抢夺了诸多殖民地,成为新的帝国主义国家,而且还不断扩军备战,年“九一八事变”,可以将它视为二战的开始,虽然在年“七七事变”中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当时日军所面临的对手也是战斗力有限,并非像欧洲战场那样,交战双方都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从这个层面讲,日本对外扩张是有长时间的准备,甚至是从明治维新以来,就把它作为了国策,这是其生存环境决定的;而德国却不一样,德军统帅部发动二战,纯粹就是野心和赌注,就战争韧性和持久性讲,德军并不具备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条件,这不仅是德军准备时间短,也是综合国力支撑不起决定的。第三,德国优先发展陆军相对要容易些,而日本却是把陆军当作海军用。一战以后,英法给德国上了紧箍咒,不仅要赔偿高额战争赔款,还不准保留空军和海军,但德军统帅部上台后,不仅撕毁了《凡尔赛条约》,还陆续建立起了陆海空三军,到战争打响能将德军武装成欧洲最强的一支劲旅,实属不易。德军统帅部之所以优先发展陆军,也是迫于形势和扩张野心的需要。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又像是一场及时雨,以装甲快速机动的作战理论,又与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相配备,而德国周边又适合装甲快速打击,优先发展陆军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日军却不一样,不管陆军战斗力多么强大,也要依靠海军舰艇来保障,所以,当二战爆发德意日形成轴心国同盟后,日本也曾想北上进攻苏联,经过两次边境交手日军败退,从而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太平洋战场。应该说,日军偷袭珍珠港走的是招臭棋,但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日本陆军深陷亚洲战场不能自拔,南下太平洋既为资源也是战场环境的推动。日军不去打美国,美国迟早也会对日本动手。只不过,当太平洋战争打响以后,大量地面部队南下成为海军陆战队,看似海军夺取的岛屿却由陆军和关东军来把守,这也是日军走向灭亡的前奏。从上面分析看出,德日两军的战斗力各有差异,但他们也有共性,都是侵略扩张,失败是注定的。德军靠装甲闪击战所向披靡,却因补给不足和战线太长让持久战消耗战拖垮了;日军联合舰队敢于挑战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国,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葬身海底。这种对比不比也罢,权当一次历史借鉴吧。更多资讯请
上一篇文章: 铁十字变日之丸二战日本曾将德国战机奉若 下一篇文章: 二战期间德国日本互不干涉,却为何多次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