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蕴初白手起家的味精大王,捐机救国

吴蕴初作为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吴蕴初创办的永利和天原不仅生产了大量化工产品,他们还出技术、出设备、出人才,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功不可没。

天原化工厂

对于“味精大王”的赞誉,吴蕴初是当之无愧。上个世纪初,中国人还没有味精,日本的“味之素”横行中国市场,几乎形成了垄断。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吴蕴初,经过潜心研究,自行试制成了中国第一颗味精。年,吴蕴初在上海酱园业巨商张逸云的支持下,两人合作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味精厂,取名为“上海天厨味精厂”

年以后他以天厨味精厂为基础,相继建立起天原电化厂、天利氮气厂、天盛陶器厂等“天”字号化工企业,时人称之为化学工业界的“四大天王”,短短十几年间就成长为民族企业中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天原化工厂

此后,他便以味精生产为开端,积极创办实业,投身于发展中国民族化工事业,20年间成绩斐然,成为中国近代化工巨擘之一。毛主席曾将他与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的范旭东同赞为“南吴北范”

吴蕴初,字葆元,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10岁时在上海广方言馆学外语一年,初大开眼界,增长了许多新的知识。后来因家境困难,作为家中的老大,无奈辍学肩负起养家糊口的负责,到嘉定第一小学当英文教师。但吴蕴初并没有被困难打倒,15岁时考入陆军部上海兵工学堂半工半读学化学,以刻苦好学成为德藉教师杜博赏识的高才生。在杜博介绍下于年,22岁时进入当时中国最大的汉阳铁厂担任了一名化验师。年他经过多次钻研试制,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的矽砖和锰砖。这也是吴蕴初在化工事业上的首次成功。不久,他被推举出任汉阳铁厂的制砖厂厂长、汉阳兵工厂制药课课长、炽昌硝威公司的总工程师兼厂长,成为当时中国颇有名气的化工专家。25岁的吴蕴初身兼三职,开始在自己希望的道路上跨越有力的步伐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悄悄诞生了。

吴蕴初投身化工事业的年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市场不断入侵和掠夺的阶段。洋货大量涌入,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极大的冲击与压制。上世纪20年代初,日本的“味之素”在中国市场十分畅销,获利甚丰,几乎占据垄断地位。“味之素”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制造的技术却被日本人严格保密封锁。吴蕴初对于这种状况心怀不甘。一天他花钱买了一瓶“味之素”回家进行化学分析,结果他终于发现,这是一种名为“谷氨酸纳”的物质,可以从动植物蛋白质中提取。于是,吴蕴初就产生了研制中国味精的想法。

没有实验室,就在自己的家里研制;缺少助手,自己的妻子来担任。三十岁的吴蕴初在创造和钻研方面丝毫不减当年的激情。他要把“味之素”中最关键的谷氨酸钠提取出来,再加工制作,做成优质的“国产”化学调味品。这个化学专业的高材生,终究是值得骄傲的,经历过一年多的试验,发明了以水解面筋蛋白质方法,制成这种鲜味无比的调味品,他认为这种白色粉末状的调味品浓缩了味道的精髓,因此取名“味精”。

长期被日本人垄断的味精生产技术秘密终于被他揭开了!当然,要真正彻底打破日本人的垄断,中国人还得有自己的工厂,但当时吴蕴初还没有办厂的资本。年,吴蕴初在上海酱园业巨商张逸云的支持下,由张出资元,两人合作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味精厂,取名为“上海天厨味精厂”。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日本“味之素”厂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天厨味精趁机占领了大部分的国内市场,后来为振兴国货,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国产味素品牌。自此日本“味之素”失去了大部分中国市场。

吴蕴初由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味精大王”,“味精每年营业近万元,此每年万元的生意,实无异由先生从‘味之素’掠夺中抢回来者……故记者常以为空口提倡国货无济于事,必国人多出其聪明才智,研究创制各种价廉物美之商品,始有实效可言。”邹韬奋在其主编的《生活》周刊撰文称赞吴蕴初“科学研究的精神”。

吴蕴初陪同美国友人参观工厂

吴蕴初有一句创业的名言:“办事业必须走在别人的前头,要办别人没有办过的工厂才有意思”。正是他这种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他由天厨味精厂开始,在30年代稳步发展,从而奠定了中国民用化工事业的基础。他不断开辟新的化工门类,不断填补中国化工领域中的空白,壮大国家化工的实力。他所兴办的化工企业,注意互相补充、互为支持、互为依托,形成连环套的格局,被人称为“化工太极图”。年建成天原电化厂。该厂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盐酸、烧碱和漂白粉等基本化工原料的氯碱工厂。年,建设了天利氮气厂。天利厂用天原厂电解车间放空的氢气制合成氨,部分合成氨再制成硝酸,这是我国生产合成氨及硝酸的第一家工厂。

至此,天厨、天原、天盛、天利4个轻重化工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实力雄厚的“天”字号化工集团,在我国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天厨号”飞机

这样一位实业大亨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抗日爱国运动中更是一马当先。九一八事变后,吴蕴初积极参加提倡国货大同盟,号召抵制日货,并为孤军奋战的马占山将军捐款元,救助东北难民。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吴蕴初不在国内,他千方百计赶回来,与自己的企业一起奔赴国难。他带领天厨员工为前线输送军需品及慰问品,同时和技术人员积极研究战争中的化学技术,并与康元制罐厂合作制造了防毒面具,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尤其是在捐机救国运动中,吴蕴初与自己的事业伙伴张逸云商定,将天厨上一年的盈余9万元如数捐出,不足再提2万元,向德国订购一架战斗机,命名为“天厨”号和“天厨副号”小型教练机更是轰动了国内外。是年的命名典礼,十分隆重,各团体代表及市民前往参观者不下3万人,可谓盛极一时。

当时报纸关于天厨号飞机的报道

年2月26日,有人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写信向他表达敬意:“此种精神确为全国之创闻。盖沪埠为吾华之大拇指,家产千百万者大不乏人,未闻有独助一机者。即求之全世界,吾亦未闻也。先生登高一呼,若有后起者,皆先生之功也。嗟国人四万七千万,如先生之爱国者有千余人,三岛倭京不难顷刻之间化为平地,以报复九·一八至今之仇。”

年吴蕴初诞辰周年时,钱伟长作

吴蕴初出身清寒,对于有志青年没有钱而想读书深有感受。年,吴蕴初出资5万元作为基金,发起成立“清寒教育基金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教育基金会。每年考试选拔大学一年级化工系学生及高中学生各10余名,发给奖学金,送到浙大、交大、清华学习。同时在沪大化学系设立奖学金。先后培养了上百名优秀的高级科技人才。惠及当时的数百名贫寒学子,为我国先后培养了诸多优秀的高级科技人才,如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王安等人曾经接受过该基金的资助。

年,他决定组成“吴蕴初公益基金委员会”,将他投资化工事业的全部股票拿出,交给基金会统一保管。抗战胜利后,他又将味精发明权所得的收入全部归人基金会。年吴蕴初去世后,家属根据他的遗愿,将他所有的其他股票也一并归入了这个基金会。这些基金,对培养我国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蕴初先生自学成才,对技术精益求精,始终信奉“做一个中国人,总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他对事业兢兢业业,不知疲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了抗日,他不辞辛劳,内迁建厂,支持抗日战争,表现出高风亮节。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共产党真诚合作,共图振兴化学大业。他刻苦钻研技术,多次出国实地考察,洋为中用。

吴蕴初的这种热心公益、慷慨捐助、服务社会的爱国爱民的情怀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2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